□ 劉樂
湑水河,又稱湑水,是陜南漢中盆地漢江的一條普通支流,其“源出陜西佛坪縣,循秦嶺南麓西流,折而東南,經城固縣入漢江”(《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其河流百分之九十在城固縣境內,干流長167公里,流域面積2340平方公里。怪異的是這條河卻有很多種稱謂,從漢代至民國,先后有左谷水、聟水、聓水、智水、壻水、婿水、聽水、秦潭、湑水等名字,可謂天下奇觀。
湑水河名稱眾多的原因,除有自然地理因素外,更多的與地方人文因素有關。左谷水是目前湑水最早的稱謂,班固的《前漢書·地理志·漢中郡》載:“左谷水出北,南入漢”;《前漢書新注》進一步說:“左谷水,即湑水河。”為什么把湑水叫左谷水,清末著名《水經注》研究專家熊會貞解釋:“蓋以谷在漢水之左,故名左谷水。”谷即漢水以北以盛產柑橘聞名的橘鄉升仙村后的山谷口,世稱升仙口。明清兩代曾把湑水叫秦潭,清代《唐公車湃水利碑》云:“樂城(三國時,諸葛亮在城固筑樂城)之北有壻水河,古名秦潭。”明代漢中太守袁宏《石峽堰》詩云:“秦嶺壓天高莫極,秦潭流水源千尺。”因湑水源頭在秦嶺腹地的龍潭,故而借代湑水。民國改稱有三點水的湑字,湑水算是實至名歸,故使用至今。
湑水的另外六種稱謂,都源于發生在陜南城固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著名神話故事,以及記載這個神話故事的漢代名碑《仙人唐公昉碑》有關聯。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這個神話故事有生動地描寫:“左谷水出西北,歷平川中,謂之聟鄉,水曰聟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昉,城固人也。學道得仙,合丹服之。白日升天,雞鳴天上,狗吠云中。公昉升仙之日,婿行未還,不獲同階云路,約以此川為居,因號為婿鄉,故水亦即名焉。”聟水的聟字,最早出現在東漢《仙人唐公昉碑》,碑上稱平川湑水河流域為聟鄉,所以水也就叫聟水了,聟是漢代婿字的民間俗寫。聓水,因聓通婿字,所以又把湑水叫聓水。《仙人唐公昉碑》刻立后,經歷了三百多年風雨滄桑,到北魏時,部分碑文已模糊不清了。由于“漢碑作聟,與智字形尤近”,于是有人誤把聟字認作智,于是湑水又有了智水的名字。壻水的壻字,《說文解字》云:“壻,夫也。”《爾雅》道:“女子之夫為壻。”婿水的婿字,因與壻字互為異體,所以湑水又添了壻水和婿水的稱謂。湑水叫聽水,與升仙口之南的慶山有關。北魏時慶山名叫聽山,相傳唐公昉拔宅升仙時的屋宅就在聽山上。明《陜西通志》云:“俗傳,唐公昉仙去,婿歸,惟聞空中歌管聲,因名聽山。”湑水從聽山下流過,故稱聽水。
啊,湑水河,一條流淌的歷史文化之河。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