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人工智能技術正以空前速度蓬勃發展,深刻地重塑著全球產業格局與人類生活模式,成為推動各領域變革的關鍵力量。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為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智能評價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探索科學世界 弘揚科學家精神”蔣莊德院士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現場。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這所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辦于1897年的南洋公學附屬外院),多年來堅持在“成慧教育——為成慧的人生固本”的校園文化品牌及“互聯教育+現代教育+智慧教育”的發展理念引領下奮楫爭先、勇立潮頭。該校自2017年開始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發展路徑,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并以自身實踐經驗為區域教育發展注入新動力,引領教育邁向智能化、創新化的發展新征程。
AI賦能“智”創未來
“學校精心打造了一套從基礎科普到高階實踐的多層次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每周一節的人工智能課,其中,低年級開設以生動有趣的啟蒙課程為主的可視化編程、智能搭建等人工智能課程。”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雷玲介紹,通過動畫演示、科普故事、簡易編程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初步感知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在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承辦的“AI啟蒙 智創未來師生共學AI”——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活動中,領導參觀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人工智能微展廳。
多元課程體系構建,奠定知識基石。中高年級逐步進階引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思維等核心理論知識。同時,課程設計注重跨學科融合,將數學、科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人文社科等多學科知識有機融入,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技術原理,全方位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專業師資團隊賦能領航智慧教學。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前行的關鍵力量。多年來,該校聚焦思維型課堂、技術賦能教育教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學生評價改革等主題進行教學研究,組建了一支專業過硬的人工智能專職教師隊伍,并邀請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深學科專家、院士加入團隊,致力于打造優質教學資源。在市級課堂創新教學大賽、微課競賽、信息化課堂教學案例、實錄課等競賽中獲獎100余節,多節人工智能與學科融合課例被教育同行學習和借鑒。
借助先進教學設施,打造沉浸式體驗環境。該校建有人工智能博物館、人工智能微展廳、人工智能空間、3D打印實踐室等專用部室,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學習氛圍,學校配備了先進教學設施,如3D打印筆、3D打印機、機器人器材、ZSpace增強現實機器、VR虛擬現實頭戴設備等。為豐富學生開展人工智能類創新社團,學校還購置了機器人套件、傳感器模塊、開源硬件等實踐器材,讓學生能夠親手搭建智能小車、設計智能家居控制系統、開發智能穿戴設備,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作品。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名校+”人工智能學生體驗日活動。
搭建交流平臺
賦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為西安市“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的雷玲深知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對于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意義,為此,學校積極搭建交流平臺,組織面向區域內教師的人工智能專項培訓,邀請業內知名專家授課,傳授最新技術知識、教學理念與方法,累計培訓教師數千人次。
多年來,該校注重鄉村振興發展,在教育部“國培計劃”“城鄉發展共同體”等幫扶項目中,輻射云南施甸、安康平利、寶雞麟游等地的10余所鄉村學校,通過常態化開展創新成果展示、人工智能學科及創新課程培訓,將跨學科、人工智能、STEAM教育、3D打印與學科融合、VR/AR與學科融合、技術賦能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先進教學理念傳遞給學員。
該校曾承辦西安市3D打印教學試點工作推進會;2018年有幸成為西北唯一一所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基地校;2019年,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該校設立人工智能課程研究中心辦公室,承辦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教科院聯合主辦的市級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師培訓;2022年至2023年連續承辦“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2024年承辦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AI啟蒙 智創未來 師生共學AI”——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及“AI啟蒙 智創未來 師生共學AI”——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活動暨交大附小“名校+”人工智能課程體驗日活動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校受邀參加由教育部等主辦的創新論壇、教育部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研發及成果”發布會、第二屆人工智能與教育發展雄安論壇、陜西省教育廳主辦的中小學實驗教學應用與創新高峰論壇、2024弘揚教育家精神未來教師發展大會,作主旨發言等30余次。媒體刊發相關報道20余次,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培養經驗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推廣性。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機器人“成小慧”與舞蹈社團學生共舞。
“智”育未來 “德”潤成長
回顧過去,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碩果累累。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的優秀學子在國際、國內、省市各類人工智能競賽中獲獎,學校機器人小組的學生參加國際機器人競賽多項,受到贊比亞國王接見、哥倫比亞電視臺采訪,在RoboCup、RoboRAVE機器人等國際賽事中獲得7項冠軍、6項亞軍;在全球發明大會、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2024FLL亞洲錦標賽、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省賽)、第十九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陜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競賽中,榮獲全國銅獎1項,省級金獎12項、銀獎1項,國家級獎項52項,省級一等獎27項、二等獎50項、三等獎30項,市級一等獎14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3項,獲獎師生達900余人次。
學校開展人工智能特色活動引發關注。拍攝的由學校學生和鄭南寧院士參演的原創微電影《未來可期》獲得教育部優秀影片一等獎;舉辦由中國科學院管曉宏院士主持的“藝術與科學的交匯”小學版專場音樂會;邀請蔣莊德院士開展“探索科學世界 弘揚科學家精神”院士進校園主題宣講;參加第四屆全國錢學森工作論壇交流經驗,展示特色人工智能與音樂融合課程《欣賞與編創》,展演原創情景劇《成長》,獲一致好評。學校被教育部授予首批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被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納入“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教育實踐學校名單,被錢學森教育工作委員會授予陜西省“優秀先進集體”;作為原型單位(人物)入圍百集紀錄片《時代見證》等。
展望未來,雷玲校長深有感觸地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拓展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以更開闊的胸懷、更有力的舉措,擴大區域輻射引領范圍,與更多學校、教育機構、企業攜手,共同構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共同體,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智能化轉型貢獻力量。
《各界導報》2025年1月16日 第5846期 第07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