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市民在環(huán)城公園晨練。
去旅游打卡,以前只會問“好不好玩”,現(xiàn)在不一樣了,要問“city不city啊”。
“city不city啊?”“好city啊!”這句刷屏的網(wǎng)絡熱梗出自一位外國博主在中國旅游時和妹妹的對話。由于語調“魔性”,吸引了許多網(wǎng)友模仿。在大家的演繹下,這句口語成了城市化、洋氣、新穎,甚至是“刺激”的代名詞。
根據(jù)《2024暑期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西安上榜暑期國內十大熱門旅游城市前五,同時位列入境游熱門城市前五。西安暑期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148%。7月3日,記者走上西安街頭,帶大家看看咱西安“city不city啊”。
環(huán)城公園城墻邊的慢時光
一大早,記者首先來到了環(huán)城公園。古樹參天,枝葉茂盛,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公園內,晨練的人們已經開始了他們的活動。有的在打太極拳,動作緩慢而有力;有的在跑步,輕盈的步伐在清晨的空氣中留下生動的音符;有的干脆拿著小馬扎,圍坐在城墻根,與好友閑談。此外,還有不同“派系”的廣場舞“大軍”。伴隨著節(jié)奏明快的歌曲,阿姨們開始了她們的舞蹈:有的手持彩扇,隨著手臂的擺動,扇子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有的裙擺飛揚,帶動陣陣微風。
“我基本上天天來這里跳舞,因為這兒環(huán)境好,還不會影響周圍的人。跳舞能鍛煉身體,我也喜歡跟姐妹們在一起。”領舞的李書琴告訴記者,她就住在建國門附近,來環(huán)城公園鍛煉是她多年形成的習慣。
環(huán)城公園就像一幅流動的畫卷,展示著西安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韻。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遠道而來的游客,都能在這里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寧靜和愉悅。
回坊風情街美食與文化交融之地
記者來到回坊風情街時,天空下起了雨,但并不影響這里的人氣。空氣中不時飄來各種美食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街道兩旁各種小吃攤點星羅棋布,攤主們熱情地招攬著顧客。羊肉串在炭火上烤得外焦里嫩,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臘牛肉夾饃、酸梅湯、鹵汁涼粉等地道的陜西小吃,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家店鋪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道菜品都蘊含著獨特的烹飪技藝。
“來之前就在網(wǎng)上做了功課,說這家臘牛肉很有特色,今天專門過來,沒想到有這么多人排隊,更想嘗嘗看了。”在北廣濟街,正在排隊的四川游客黃洋說道,“西安不愧是碳水之都,每一樣美食我都想嘗嘗。”
在這里,無論是品嘗美食,還是欣賞建筑,或是感受文化,都能讓人體會到西安這座城市的多元和包容。這里不僅是游客的美食樂園,更是西安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情感的寄托和記憶的載體。
7月3日,游客在書院門體驗漆扇制作。
易俗社文化街區(qū)在這里打開記憶的大門
走進易俗社文化街區(qū),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人瞬間“穿越”回20世紀。
紅磚墻、水泥地面、鐵制的門窗,每一處都透露出一種質樸。
走在街區(qū)里,耳邊不時傳來懷舊歌曲,鄧麗君的《甜蜜蜜》、張學友的《吻別》,熟悉的旋律,讓人不禁回憶起那個年代。
記者走進一家懷舊零食店。墻上貼滿了“80后”“90后”熟悉的明星海報和卡通人物,老式的收音機和膠片相機更是讓人仿佛回到了小時候。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零食——果丹皮、大大泡泡糖、麥麗素、小浣熊干脆面,應有盡有。
“這些零食都是我小時候的最愛。”正在挑選零食的王雨感慨地說。她拿起一包酸梅粉,回憶起小時候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零食的快樂時光。
穿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藍色條紋衫的孫老板正忙碌地補貨:“我一直想開一家這樣的店,把小時候吃過的那些美味零食重新聚集在一起,讓更多的人能夠找回童年的記憶。”
書院門把傳統(tǒng)文化帶回家
作為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之一,書院門在西安城中獨樹一幟。
“書法是我多年的愛好,看到大家都喜歡我寫的字,我也很有成就感,希望自己能夠把書法藝術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在西安書院門古玩藝術城里,寫了20多年書法的白師傅在自己攤位前,一邊寫字一邊說著。只見白師傅筆尖在紙上輕輕滑動,一個個遒勁有力的漢字逐漸顯現(xiàn)出來。路過的游客也被吸引,紛紛停下腳步圍觀。
行走在書院門步行街,兩邊古色古香的建筑大多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風貌,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散發(fā)著一種沉穩(wěn)而典雅的氣息。各式各樣的小攤店鋪也多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有的賣古籍字畫,有的展示傳統(tǒng)手工藝品,有的提供非遺技藝體驗,還有的售賣文房四寶。每家店鋪也許面積并不大,但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傳承和展示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西安的“city”,不止步于城市化的程度之高,更在于它的包容與融合。這里,漢唐遺風與現(xiàn)代氣息交織,東方含蓄與西方開放相融;在這里,你可以放慢腳步,聆聽歷史的低語,感受文化的脈動,體驗生活的美好。只要來到這里,就可以大聲說出一句:“西安,city滴很!”
文/記者 石喻涵 余慧敏 實習生 白嬌 圖/本報記者 馬昭 實習生 高源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