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孫高菊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有的生活節奏,也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戰“疫”面前,如何保障教學工作正常開展?我省各大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將課堂轉移至“云端”,開啟“線上”教學。
“云端”教學,有利有弊。互聯網上的素材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一些不良思潮和負面言論也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消極影響。高校思政課是大學階段的公共必修課。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靈魂工程,疫情特殊時期如何引導學生趨利避害?7月16日,省政協召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月度協商座談會,委員、專家剖析問題積極建言。
省政協委員、西安體育學院黨委書記黃道峻指出,在疫情期間,大學生經常活躍于“線上”,一些網絡上不良思潮碎片化、感性化和娛樂化的傳播特點,很容易被在線學習的大學生所接受。境內外各種反華勢力利用疫情,也不斷發出各種明槍暗箭,大學生因年輕氣盛很容易被利用。
如何降低網絡不良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他建議,要以強大的輿論引導,鞏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通過動員各級主流媒體和各大網絡平臺刊登優質思政網文,形成強大的正面輿論導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狹隘民族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網絡不良思潮進行批駁,對疫情期間的各種公共事件主動回應、出擊,防止不良思潮的傳播和蔓延。
疫情下如何開展思政課教育,省政協委員、陜西萬盛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對此同樣關注。
“線上教學不同于在校園內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思想引領、日常管理、學生組織等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圍,容易出現‘失語’‘失聲’和‘失靈’問題。”李剛認為,高校應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過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聆聽工作室、心理健康公眾號等多種形式,“一對一”解答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特別是對身在疫區的大學生要主動聯系、主動關心,指派專門的心理教師幫助他們做好心理調適和疏導,正確面對疫情,消除恐慌感、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線下”教學逐漸恢復,后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金課”?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陜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德育中心主任盧黎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這次抗擊疫情本身就是一堂思政課,全民參與的戰‘疫’就是思政教育的鮮活素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有效開展思政教學。”盧黎歌說。
他建議,應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對大學生加強生命健康教育、責任意識和感恩教育,用疫情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不怕流血犧牲的軍人和堅守奉獻的志愿者等鮮活事例,教育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奉獻之心,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加強先進人物教育,以鐘南山、李蘭娟等先進個人為例,引導大學生以先進為榜樣,向先進看齊,英勇擔當,主動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盧黎歌提出的建議引發西安翻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李卉的共鳴。“在疫情突發的背景下應將生命教育、信念教育、家國情懷等內容融入教學,闡明抗疫就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李卉表示,此次疫情防控所展現出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贊譽,這種強大動員能力背后的奧秘,正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要通過在教學中闡述這一巨大優勢,讓廣大學生在疫情大考中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內與國外的對比中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將這種認同與自信深深根植于內心,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獲得感成為可以打動人心、直擊心靈的“金課”。
咸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曹勇認為,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向世界展現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萬眾一心群防群控的團結精神,引領大學生成為中國故事的聆聽者,成為當今中國價值觀的實踐者。
“可通過踐行‘四真四應,網絡共情’工作模式,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將疫情期間涌現出的各類先進典型融進教學過程中。”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陳光燦解釋道,“四真”就是融真事、見真人、聽真聲、感真情,“四應”就是要回應學生學習問題、競賽問題、專業問題、臨時性問題,以此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