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李濟樸 記者 李榮
春去夏來,五月的銅川綠草如茵,生機盎然。
銅川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曾因污染嚴重,一度被稱為“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F如今,“中國最美綠水青山生態名城”“全國踐行生態文明發展優秀城市”等稱號成了銅川新標簽。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區域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5月9日至10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陜西建設”在銅川開展調研。
“目前主要種植什么?收成怎樣?”“坡改田后種植的莊稼長勢好不好?”……在宜君縣湫溝村新修的一塊梯田上,委員們詳細了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宜君縣2024年清河項目建設情況。
宜君縣位于黃土高原溝壑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土壤保持和水分攔蓄功能不足,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嚴重。
“十四五”以來,銅川市大力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2021年至2023年,全市共實施14個項目,建設旱作梯田8.7萬畝。其中,宜君縣實施了7個項目,建設旱作梯田4.37萬畝,通過集中連片治理,項目區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呈現“雙下降”態勢,水土資源得到進一步保護和利用,昔日的“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變為“三保田”。今年,銅川市在耀州區和宜君縣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旱作梯田1.25萬畝。
“現代特色農業對帶動地方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馮永強委員建議,要加快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轉變傳統蔬菜種植技術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要加強惠農政策的落地,完善有機農業標準體系建設,深化與各類銷售平臺的對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宜君核桃、銅川大櫻桃、銅川蘋果等是銅川地理標志產品。“發展地理標志產品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張虹常委建議,應加強品牌建設,培育具有地理標志特征的優勢農產品,引進先進種植技術與科學管理理念,提升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效率與品質。應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和激勵更多企業及農戶參與地理標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為農業產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生態保護,制度先行。近年來,銅川市不斷提升生態治理水平,先后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河道管理條例》《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用法治力量保護生態環境。2023年,銅川市優良天數290天,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95位,同比前進16位,居汾渭平原15市區和關中7市區“雙第一”。
作為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之一,銅川市搶抓機遇,在全省率先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大數據管理平臺”和覆蓋重點區域的自動監測監控網絡,網格化監管“紅旗模式”在全省推廣。
近年來,玉華宮國家森林公園嚴格落實生態保護長效工作機制,推動生態保護地健康發展,監測和記錄野生動物活動情況,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通過加強森林撫育、植樹造林等工作,提升園內森林覆蓋率。目前,園內森林覆蓋率達95.6%,植物種類多達1000余種,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寶庫”。
“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與核算體系是科技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王宇恒委員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科學布局生態碳匯監測網絡,依據不同生態功能區域和植被類型的特性,構建布局合理、重點突出、功能完備、管理規范的省級生態基礎設施,切實完善生態系統碳匯監測體系,建立省級碳匯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提升我省碳匯評估水平。
委員們建議,要堅定不移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動能源結構、供熱結構、產業結構及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做好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排查和整治工作。要進一步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持續開展利劍執法行動,加大生態環境法治意識普及力度,提高執法監管效率,加強企業依法治污、守法排污工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