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經過近一年的試點和推進,我們已經把榆林的土豆、渭南的蘿卜和白菜、韓城花椒等近1萬畝的新鮮蔬菜、農產品供應到了香港,填補了陜西蔬菜供港渠道的空白,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今年計劃突破2萬畝。”為實現“2萬畝”目標,近期,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天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祁志峰又與香港一家商會負責人就相關事宜進行考察和洽談。同時,他也對自己關于以縣域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提案進行最后調整補充。
像這樣一邊立足自身崗位扎實推進相關工作,一邊在政協平臺積極發聲呼吁,是祁志峰多年來形成的一套履職方法。
先后投資拍攝電影《柳青》《密使》《爺爺的牛背梁》,正在籌備電影《安吳青訓班》;牽頭組建陜西省技術經理人協會;推動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正式落地;投資建設絲綢之路文學創作基地……擔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祁志峰“跨界”多個領域,調研足跡遍布祖國各地,積極踐行企業家責任,實實在在履行委員職責。他先后提交了49件個人提案和11件聯名提案,其中,個人提案《關于進一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更加生動地上好黨史學習教育課的提案》被評為重點提案,《關于運用“硬科技”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
從調研到提案建議的落地,再到具體工作的實質性推動,這些都是讓祁志峰心生“滿滿收獲感”的瞬間。連任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祁志峰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我一直都為能親身參與國家、社會發展進步這一歷史進程而感到自豪,但也只有實實在在做好每一件小事,才算不辜負‘委員’二字。”
“履職五年間,我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別是通過調研,對我國的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增強了自己干事的動力。”祁志峰說。
通過前期調研,今年祁志峰把提案方向確定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技術經理人人才隊伍及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上。“疫情政策調整后,有一些民營企業急需紓困解難,因此,相關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傾斜,扶持力度也應進一步加大。同時,建立民營企業數據庫對民營企業進行精準幫扶,也是一個可行之策。”最近,祁志峰正在細化這些建議,希望通過自己的呼吁,真正幫助民營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如何為服務“科技強國”戰略建言獻策,祁志峰一直在思考。在他的牽頭推動下,陜西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陜西省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版權拍賣中心、陜西省技術經理人協會、全國首家技術撮合事務所相繼成立,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陜西腳步”。
“去年9月,國家正式把技術經理人納入國家職業大典,省上對高級技術經理人進行了認證。我認為,從政府到社會各方面,還是要鼓勵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博士生參與到這個領域中來。”祁志峰表示,今年自己將繼續提交相關提案,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培養更多技術經理人,讓科技成果轉化更有成效。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