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醫衛體委員會特聘專家、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管理學院教授毛瑛在會上介紹道,由于全省養老資源供給總量不足、舉辦主體單一、供需結構不匹配等缺位、越位、錯位,和“空巢化”、家庭結構“核心化”等問題的疊加,老年人較難融入社會,身心健康難以得到保障。
“具體表現在‘初老’人群心理需求缺乏關注,‘適老化’社會內涵不夠豐富,老齡服務供給‘一刀切’老人" />
記者 杜靜波 攝
12月1日,陜西省政協召開“老齡社會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
陜西省政協醫衛體委員會特聘專家、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管理學院教授毛瑛在會上介紹道,由于全省養老資源供給總量不足、舉辦主體單一、供需結構不匹配等缺位、越位、錯位,和“空巢化”、家庭結構“核心化”等問題的疊加,老年人較難融入社會,身心健康難以得到保障。
“具體表現在‘初老’人群心理需求缺乏關注,‘適老化’社會內涵不夠豐富,老齡服務供給‘一刀切’老人成了‘被動健康’”。毛瑛建議,應該將老齡服務“端口前移”,揮現代化社區的依托作用,通過社區在居民日常生活、文化交流的同質化效應,降低離退休產生的心理落差;組織開展社區互助活動,動員身體健康老年人志愿服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失能老年人,從而針對性提供養老服務,提高老年人“健康壽命”。
另外,應該主動為老年人社會融入創造條件。毛瑛認為,要進一步發展終身教育,建立年齡友好環境,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內外能力;建立服務于老年人與社會對接的老齡人才中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鼓勵社會機構開設適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崗位,建立老年人靈活工作制,兼顧老年人社會參與和養老需求。
“我們還應該鼓勵老年人在‘初老’階段通過參與社會活動,收獲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加強宣傳引導,樹立老年人正確的養老觀念,讓老人在社會融入中獲得‘主動健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