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韓艷艷
了解野酸棗樹保護情況、詢問酸棗新品種繁育最新進展、分析酸棗產業當前發展問題……日前,神木市政協經濟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到賀家川鎮五谷村、萬鎮鎮梁家岊村和李家畔村,調研酸棗產業發展情況。
據了解,神木市野生酸棗生長面積達到4000余畝。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溝通交流、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酸棗產業發展狀況,圍繞酸棗產量、種植情況、病蟲害防治等,認真分析酸棗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意見建議。
酸棗樹是治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樹種,特別適合在溝梁山峁上生長,耐寒耐旱。神木市通過扶持獎補,將酸棗種植產業由種植企業普及到種植大戶,進一步輻射帶動周邊村組和個戶,實現企業增產增效、種植戶增收致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顆小小的酸棗,如何成為暢銷不衰的綠色食品,帶動一方經濟發展,成為興農富民的產業?
在李家畔酸棗種植示范基地,委員們與棗農暢聊酸棗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大家表示,要利用好現有資源,加大科技推廣力度,高標準推進酸棗基地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做好科學種植管理,延伸產業鏈條,在產品深加工、健康飲料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實現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把“小酸棗”做成“大產業”。
近年來,隨著酸棗藥用價值被挖掘,市場價值隨之攀升,酸棗產業迎來新機遇。賀家川鎮五谷村王家墕小組依托獨特的地理條件,發展上千畝酸棗種植產業,帶動村集體增收。
“我們小組向種植戶租賃了部分荒地,種植酸棗,主要研發酸棗仁陜北地道中藥材系列產品,有效促進村集體增收,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五谷村王家墕小組負責人白引平說。
如何讓“酸產業”成為“甜經濟”?高峰委員建議,應在發展酸棗產業的同時,保護傳統紅棗產業發展。“要科學指導酸棗樹種植,注重培養本地專家,培育本地苗木。”李增開委員建議。
“圍繞酸棗產業發展需求,培育優良新品種。”劉宇璐委員建議,應把野生酸棗資源保存好、利用好,適度推進紅棗嫁接酸棗,擴大人工栽植酸棗規模,引導種植戶因地制宜建園,加強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標準示范基地。
楊志強委員建議,應注冊區域性酸棗地理標志,在銷售方面,對接中藥制藥企業,利用國家對健康食品產業支持政策,推動酸棗產業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
“強化監管體系,提升酸棗品質。”郭保林委員建議,應界定南部鄉鎮酸棗資源產權歸屬,探索合作社、大戶承包、村集體經營等不同確權方式,積極推廣酸棗樹種植面積,培育地方優勢品牌。應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契機,加快中醫藥產業園建設,以現有骨干企業為重點,培育發展一批能帶動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的龍頭企業,推進中藥制藥企業現代化技術改造。
走進萬鎮鎮梁家岊村酸棗種植基地,一棵棵酸棗樹長勢喜人。小酸棗“長”成大產業,“轉身”邁出新步子,如何真正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春”?
好的政策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張永軍委員建議,在萬鎮鎮打造紅棗、酸棗參觀示范基地,將李家畔村等酸棗基地和黃河驛站旅游結合起來,融合康養文旅,延伸酸棗產業鏈條,為群眾增收蹚出一條長效、安全、綠色新路徑。
隨著酸棗產業“枝條”日漸粗壯,可以衍生出康養、休閑、文旅等“新葉”。高云平委員建議,應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能人大戶在酸棗種植、科學管護、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使酸棗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和富民產業。應持續拓寬酸棗銷售市場,與文旅、康養等產業共生互融,在延鏈補鏈強鏈、品牌打造、產品研發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酸棗產業的附加值與知名度。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