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留意,采摘鮮葉時要挑一芽一葉的,不能用指甲掐,要用指尖輕輕捏住,再提起來……”近日,在商南縣富水鎮雙山茶葉基地,面對著仿佛一夜間冒出一層鮮嫩芽頭的茶園,王凌云現場指導著群眾采摘。
王凌云是商洛市特色產業與休閑農業指導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1995年,她懷揣對農業工作的熱愛,報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后從事茶果蠶技術服務推廣,茶葉新品種引進、低產園改造等工作。
富水鎮雙山茶葉基地的茶園是2018年先后引進商南的烏牛早、龍井43#、陜茶一號等無性系品種。每次茶葉新品種引進回來栽植以后,也是王凌云最操心的時候。在她的記憶中,2018年1月一場連續14天的降雪低溫天氣,讓她至今都心有余悸:“當時看著各地報來的凍害數據,我急得心急火燎,因為損失的都是群眾的血汗錢……”那段時間,她不顧山路崎嶇陡峭,步行登山調研茶葉凍害情況,經過一個多星期實地查看茶樹凍害情況,及時撰寫了《商洛茶區茶葉凍害調查報告》,該報告結合商洛茶5個凍害特點,針對性提出了6項科學管理措施。為降低茶葉災害損失,完善我省高山茶區凍害預防機制積累了經驗。
“商洛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生產優質茶葉的基礎,茶葉具有香氣獨特、滋味鮮醇、葉底黃綠、水浸物豐富、耐沖泡等特點”王凌云說,“但是目前商洛茶還存在生產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產業發展程度低等不足。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針對這一難題,王凌云發揮專業科技團隊優勢,先后主持實施了《商洛市夏秋茶利用技術研發》《商洛市陜茶一號推廣示范園建設》《商洛市茶葉新品種引進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等項目,引進了龍井43、安吉白、奶白茶等30余個茶葉新品種,并結合商洛氣候土壤實際,開發研制了綠茶、白茶、紅茶等六類茶產品。她還帶頭制定了《商洛市茶葉生態標準園認定管理辦法》,在全市開展“商洛市茶葉生態標準園”認定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5個國家級、15個省級茶葉標準園,31個市級茶葉生態標準園,建設無性系標準化良種茶園10個,無性系茶園面積達到7.25萬畝。與此同時,商洛茶產業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全市茶葉企業達到42家,茶葉加工廠達到259個,茶葉專業合作社106個,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
“這幾年,王主任一直對我們企業的加工生產、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等環節,從科技方面扎扎實實指導,真的要感謝她……”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經理劉保柱感激地說。
產業興,群眾富。他們通過科技研發持續發力帶動,目前全市發展茶葉面積達58.3萬畝,可采摘茶園39.85萬畝,產量9644余噸,總產值18.36億元,實現茶農增收1500萬元。
“我這幾年自己種植茶園近100畝,年利潤10萬多元,帶動周邊農戶20多戶83人,其中貧困戶13人,人均增收2000元……”山陽縣南寬坪鎮甘溝村務工返鄉村民李業宏喜上眉梢地說。
為了讓群眾持續增收,王凌云結合職業農民、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等工作,講授茶產業發展、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等內容,線上線下共培訓職技人員2.6萬余人。
王凌云先后獲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省政府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獎、市政府科學技術一等獎、商洛好人等10多項榮譽。對此,王凌云看得卻很平淡:“科技工作者只有深耕基層,讓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群眾手里的鈔票,那才是真正的榮譽……”(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王建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