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紅棗節助力脫貧脫貧攻堅
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韓艷艷)農家菜肴被端上食堂餐桌、土特產品走進電商平臺、新鮮瓜果不再擔心銷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神木市充分發揮消費扶貧的杠桿效應,因地制宜創新探索,通過形式多樣的消費扶貧模式讓貧困村的特色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幫助貧困群眾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資金優勢,促進貧困人口穩步增收。
政策搭橋——
以消費促扶貧,拓寬農戶增收渠道
消費扶貧“挖掘”出不少優質農產品,不但有助于實現城市菜籃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給,滿足城市居民消費升級需求,也促進了貧困村扶貧產業的健康發展,為農戶增收拓寬渠道。
賈桃花是欄桿堡鎮的新型職業農民,依靠當地的優勢資源,成立了神木市欄桿堡塬上品農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推廣等。在自我發展的同時,賈桃花不忘帶動當地群眾共同致富。他與當地16戶貧困群眾簽訂了農產品收購協議,以高于市場價向農戶收購小雜糧、肉類等農產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實現穩定增收的目標。
瓜農喜笑顏開
神木市依托全市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資源,通過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大禮包推介、電商平臺銷售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神木市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緩解農產品“賣難買貴”問題,增加了農民收益。
通過“國香神木·年貨禮包”活動助力消費扶貧,以出廠價進行銷售,在神木農業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有效運作下,最終與神木市各類工礦等企事業單位達成了近10000份年貨禮包的購銷合同。目前,2020年度優化升級版禮包項目正在開發中,預計將于今年9月份在西安、榆林、神木三地設立的“國香神木品牌農特產品專營(體驗)店”與消費者見面。
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產銷對接——
搭建電商渠道,打通農產品出村路
推動消費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一環。隨著以互聯網、物聯網為依托,以大數據等先進平臺為手段的電商銷售模式迅猛發展,使農產品與市場得到有效對接。
大保當鎮擺言采當村村民曹春梅通過“惠農平臺” 實現了從等訂單到創訂單的轉變,成功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讓越來越多的山貨走出深山,幫助村里110戶村民的農產品走向市場,其中貧困群眾52戶。
群眾的小雜糧不愁銷路
從白手起家到成立以種養殖業和銷售為一體的股份有限公司,曹春梅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成為村民口口相傳的佳話。2019年,曹春梅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土豆、羊肉等農產品達190萬元,既可以滿足市場需求,還能帶動更多農戶加入到發展種養殖業中,村民們親切地稱贊她是沙窩窩里的“活雷鋒”。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群眾,一頭連著廣闊市場。神木市以需求為導向,建載體、搭平臺、選路子,探索消費扶貧新模式,為貧困群眾農副產品的“產”與市場消費者的 “買”搭建起便利渠道,有效緩解貧困群眾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抱團取暖——
擴大“朋友圈”,發揮扶貧乘數效應
“以前擔心種的農作物賣不出去,變不了錢白忙活。現在村里的合作社與村民簽訂小雜糧購銷訂單,種地更有信心了!”賀啟魚是沙峁鎮劉梁峁村的脫貧戶,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發展特色種養殖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據賀啟魚介紹,去年種植玉米、谷子、黑豆、土豆等小雜糧60多畝,還發展牛、豬、雞養殖業,整體收入能達到10萬元。
為徹底解決村民的農產品銷售問題,劉梁峁村在郝家峁小組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探索推廣“村集體+農戶+訂單”的發展模式,使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共同抱團發展。通過全面摸查該村農產品種植情況后,該村與6個小組的農戶簽訂了小雜糧購銷協議,輻射帶動周邊鎮村,以合作社收購農戶農產品的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途徑,幫助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據該村黨支部書記介紹,去年12月份以來,合作社共計銷售深加工農產品2100箱。
劉梁峁村以培育消費扶貧項目為突破口,為貧困戶分紅,用真金白銀持續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消費扶貧使村里原來無人問津或被賤賣的綠色農產品成了暢銷品。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神木市依托社會扶貧網平臺作用,進一步動員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脫貧攻堅,鼓勵引導慈善機構等積極開展扶貧志愿服務活動,著力擴大社會幫扶“朋友圈”,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構建起了社會扶貧大格局。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