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榆林巾幗奏響脫貧奮進曲 致富路上,“娘家人”從不缺席

2020-04-28 22:38:32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一位位踏實勤奮的農家婦女,一張張脫貧致富的喜悅笑臉,一個個別具一格的特色產業,將榆林巾幗獨有的精氣神和“巾幗脫貧行動”的成果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月的榆林,天朗氣清,春意正濃。行走在塞上的山山峁峁,一位位踏實勤奮的農家婦女,一張張脫貧致富的喜悅笑臉,一個個別具一格的特色產業,將榆林巾幗獨有的精氣神和“巾幗脫貧行動”的成果展現得淋漓盡致。

  農家婦女有了致富“金豆子”

  “連種子都不用買,種出來的蓖麻籽還有人收購,我們農民的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4月16日,子洲縣苗家坪鎮吳家溝村的村民劉海玲抱著剛發下來的15斤蓖麻種子高興地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她給記者算了筆賬,她家1畝蓖麻能摘100多公斤蓖麻籽,每公斤賣5.2元,加上種黃芩的收入,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元,足夠她和老伴一年的開銷。

  60歲的劉海玲患有三級肢體殘疾行動不便,老伴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兒。聽聞蓖麻易種植、病蟲害少,撒上種子,保證水量、定期除草即可快速生長,投資小,效益高,手腳勤快的兩口子便念起了蓖麻致富經。在吳家溝村,像劉海玲家一樣種蓖麻的農戶不下十幾戶。公司提供種子、化肥,負責全程技術指導,蓖麻葉收購后直接給現金,從不拖欠。

  “鎮村干部經常來,教我們怎么侍弄蓖麻葉,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兩個‘老病號’都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劉海玲感慨。劉海玲的“小歡喜”得益于子洲縣婦聯開展的蓖麻致富扶持工程。2017年起,子洲縣婦聯“牽手”陜西富華油脂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支農扶農”為宗旨,在春耕備耕時節為全縣有意愿有能力種植蓖麻的貧困或殘疾婦女及其家屬免費提供種子,并采取“合作社+企業訂單”的模式,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購蓖麻產品。截至目前,該工程覆蓋全縣10個鄉鎮35個行政村,種植面積近萬畝,免費發放價值40多萬元的蓖麻種子2萬多斤,帶動300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大棚娘子”唱響春天奏鳴曲

  4月15日,天剛蒙蒙亮,府谷縣武家莊鎮村民王銀梅已經開始燒水做飯了,眼下是果蔬產銷兩旺的季節,她得早點兒去鄰村高莊則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蔬菜生產基地干活兒。蔬菜大棚里,藤蔓上的小瓜翠綠欲滴,長勢喜人。棚內溫度超過40℃,忙于采摘的王銀梅汗流浹背,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承包了兩個棚,種小瓜、豆角、辣椒、菠菜等作物,一年能種兩茬,不愁賣,政府幫我們代銷,我自己也在微信朋友圈吆喝,每年收入五六萬元。”王銀梅說,“活兒不重,還能就近照顧一家老小,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王銀梅家幾年前因病致貧,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丈夫不能干重活兒,兩個孩子均在讀小學,日子過得捉襟見肘。2017年,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她瞄準了種植大棚蔬菜的商機,選品種、學技術、跑市場……一點點摸索出溫室種菜的門道。

  “我們園區共有767個蔬菜大棚。目前已種植設施蔬菜400余棚,主要有黃瓜、西紅柿、茄子、西蘭花以及成熟周期短的油菜、菠菜等,日均總產量達2000斤以上。”武莊鎮婦聯主席陳虹介紹,園區安排有勞動能力的56名留守婦女在此就業,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極大改善了她們的生活條件。

  致富路上,“娘家人”從不缺席。“春耕生產以來,我們為基地聯系購置了80噸有機肥,以線上線下相輔的模式銷售千余箱香瓜和小西瓜,并聯系縣農業技術員來田間地頭授課。今年,我們力爭在保證產量的同時促進蔬菜品種多樣化,讓站在農業生產一線的婦女為縣上農產品的供應添磚加瓦!”陳虹說。

  傳統手藝煥發脫貧新味道

  春日明媚的陽光下,在吳堡縣寇家塬鎮王家圪嶗村的一戶庭院里,一種由蔓莖或蘿卜刮成的絲,在風和時間中漸漸變得干爽。

  這時,院主人賈潤梅就會將一院子的曬制品收回家中,上蒸籠蒸熟,再放在瓦罐里用鹽腌。蒸熟的蔓莖會被“捂”得變為棕黑或純黑,表面泛出白色的鹽粒。這種靠手工曬制、鹽腌成的調味品,在當地被稱為“咸絲絲”,咸味不齁不淡,恰到好處,又帶點植物的甜香,一般要用小米湯泡開,既有咸菜的香,又有小米湯的甜,還不傷牙齒。疫情防控期間,下館子的人少了,賈潤梅每天能收到十幾個訂單。“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能隨時買到新鮮蔬菜,但是很多人就好這一口咧!”

  賈潤梅以前在縣城的一家床上用品店打工,丈夫長期在外打工,供讀兩個大學生,夫妻倆負擔不小。2019年,眼看著辛家溝鎮尚家坪村的農戶們制作老黑醬、辣醬、“咸絲絲”、小麻油、香醋等“五味和諧”調味品走上了致富路,夫妻倆躍躍欲試,覺得這是個生財的好門道。于是,他們在“取經”后開啟了清晨5點起床制作、釀醬的生活模式。兩口子制作的調味品不僅衛生,還保留了傳統味道,深受當地人喜愛。借助他們的“東家”陜北印象電子商務公司,這些土味兒坐上電商快車“飛”上城里人的餐桌,去年就掙了四五萬元。

  “醬料發酵完一批再做一批,從天亮做到點燈,天天不停,手上的硬皮脫了一層又一層。但是,每當看到顧客的點贊和好評可高興了,再辛苦也值了!”賈潤梅說。

  (黨柏峰 辛亞娥)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脫貧 工業 農戶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