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彥伶/文張璐/圖
“只要愿意去做,人人都能做慈善。”3月19日晚,在家中接受采訪的省政協原常委、省慈善協會原副會長,第二屆“三秦善星”肖華老人這樣坦陳自己的慈善心得。
多年來,肖華身體力行,積極投身幫貧濟困、扶孤助老工作中,為推動陜西慈善事業發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大愛之歌。
與“善”結緣
1951年,13歲的肖華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我省首批紡織女工進入國棉紡織廠工作。
天資聰慧、勤奮好學的她很快在眾多紡織女工中脫穎而出,并先后擔任技術教練、班組長、車間黨支部書記、廠黨委副書記等職。
在肖華看來,在紡織廠工作期間,姐妹們互幫互助的情景至今令她難忘。她清晰地記得,有一次自己生病了,姐妹們主動照顧她,幫她洗衣服,每每回憶起來都令人感動許久。
看似生活中的點滴感動,卻為肖華走上慈善之路積淀了強大的動力。
憑借著自身的不懈努力,1984年,45歲的肖華被提拔為陜西省婦聯副主席。1997年,即將退休的肖華當選為陜西省慈善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自此,她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慈善隊伍中,與“善”結緣,為我省慈善事業發展奔走呼告。
“將慈善做到底”
2000年,我省紫陽縣發生特大水災,62歲的肖華不顧年事已高,連夜趕到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一路走過,用心收集數據,她的默默付出為紫陽縣爭取到50萬元的賑災款。
身為慈善人,肖華非常重視殘疾人生存能力的培養。2004年,肖華得知曾參加過電腦培訓的殘疾人劉聰山要在旬陽農村老家開辦網吧,隨即出資3000元購買了一臺電腦并親自送到劉聰山的家中。
通過與劉聰山聊天得知,因肢殘行動不便,劉聰山所開的網吧竟是沒有合法手續的“黑網吧”。得知實情后,肖華反復與當地有關部門聯系協調,終于使網吧合法化。
2005年,石泉縣發生特大水災,肖華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步行數十公里查看災情,將募集款物送到受災群眾手中。拿到物質的當地群眾對肖華的到來表示深深的謝意。
“施比授更有福。慈善是永恒的,要做就做到底!”2008年,肖華的老伴去世,親友為她送來6萬元慰問金。她和家人商量后決定將慰問金捐給省慈善協會,為寶雞市鳳縣山區修建兩座慈安橋。
談及捐建慈善橋的初衷,肖華表示,她在考察中發現,包括寶雞等在內的我省廣大農村地區普遍缺少橋梁,部分災區曾因道路不暢導致救災物資遲遲不能送達,情況十分危急,當時她就暗下決心要幫山區群眾建橋。
隨后不久,兩座慈安橋修建完工,此時肖華才放下了心。
“兩座橋解決了村里學生的上學問題和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我們為什么不去做呢!”在肖華看來,能夠幫助困難群眾,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肖華每年從退休金中捐出2萬元設立“慈善義工關愛基金”,截至2018年底,累計捐款60萬元。
曾有人不解地問肖華:“您在位的時候沒有為子女安排工作,現在子女都是自由職業,生活也不富裕,為什么不為子女留點?”
面對不解,肖華總是平淡地說:“子女要依靠自己,還有很多困難的人更需要幫助。”
希望人人參與慈善
多年來,肖華默默地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不遺余力地釋放著光和熱。
2018年4月12日,肖華與省紅十字會簽訂遺體捐贈協議。她的子女對此也都表示支持,也要申請填寫遺體捐獻協議。
肖華的善舉如一股清流浸潤著子女們的心田,她的4個子女多次為慈善公益機構捐款,參加各類慈善公益活動。
肖華常說,作為領導者,如果了解慈善、具有慈善理念,做出的決策將會更好、更能關照到底層人民。捐贈者的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刀刃上,決不能有半點馬虎。
在肖華看來,慈善需要各級組織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如果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參與其中,盡己所能發揮作用,必將形成人人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慈善是全民的慈善。希望人人參與慈善,服務慈善,獻身慈善。”這是肖華老人對社會的寄語,也是對慈善事業發展的美好憧憬。
《各界導報》 2019年03月26日 第4285期 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