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恒衛
五年前臨近中秋節,我耐不住城里的寂寞,周末回了趟鎮安老家程家川,這也是我與八十有五的父親最后一次見面,時隔半月后父親突發心梗永遠地離開了我。
那天,等我到了家門口,父母還渾然不知,我看見父親在家里喝酒,菜是母親從菜地種出來的,自家土雞生的雞蛋,十里荷塘的新鮮魚蝦,還有自己養的土豬肉。父親喝得很高興,他永遠是個浪漫的人。母親還沒有開始吃飯,靜靜坐在夕陽里,像一幅畫。夕陽里,我看不清父親的表情,陰影籠罩著他。我從陰影里看到了他的白發,那些白發夾雜在黑發當中,當我看到父親的白發,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我和父母這樣坐在一起吃飯的日子已經久違了。這些年,村子里的年輕人紛紛離開村莊,出去打工了,留下屋舍和曾經的歡笑。老人和兒童留了下來,堅守著這片鄉土。這時,父親問我,今年可回家過中秋節。我突然想起,因孩子患精神病,老婆又患上了麻煩的冠心病,我已有兩年沒有回老家陪父母過中秋節了。
兒時的中秋節,忽地在我幼小心靈的底板上生動起來。那時鎮安山里農村物資匱乏,難得好好過一回中秋節。中秋節前幾天,母親就開始自制月餅餡兒,原料主要有白糖、核桃仁、芝麻等。母親先把兩團和好的面搟成薄薄的兩片,中間撒一層搭配好的餡兒,然后把它們的邊緣緊緊地捏在一起,放在圓圓的月餅模子里,模子上有凹凸不平的月餅圖案,輕輕一壓,月餅的圖紋就印到了上面。再把做好的月餅放在自家的土鍋里,同時還要給月餅打上氣眼、刷好香油,月餅做好時,總有一股濃烈的香味從我家的煙囪隨著裊裊青煙飄蕩在鄉村的天空中。
兒時中秋節的夜晚,父母將自制的手工“土月餅”、核桃、板栗、紅棗、石榴等土特產作為貢品擺在桌子上,朝著月亮祭拜。祭畢,一家人圍桌而坐,一邊吃團圓飯,一邊賞天上的圓月,小院里談笑風生,一家人盡享團圓之樂。而我們這群孩子吃過團圓飯,便相約來到秋色如韻的小河邊,一邊玩捉迷藏,一邊把從家里帶來的“土月餅”擺到瓜果飄香的小河旁,那月餅的香氣直滲入我們口鼻,讓我們饞得口水直流。在吃之前,小伙伴們都要對各家的月餅評頭論足一番,哪家的月餅餡兒放多了,哪家的月餅餡兒白糖放少了,哪家的月餅火候不足不松酥等。然后大家狼吞虎咽吃了起來,一會兒就把月餅吃了個精光。意猶未盡的小伙伴們又開了另一個節目“摸秋”。小伙伴們竄到村里七十多歲的徐大爺家的瓜地里偷偷摘西瓜、香瓜,個個吃得肚兒圓。中秋節那天,七十多歲的徐大爺總愛喝上兩杯小酒,在瓜棚里早早就睡下了,讓我們這群孩子嘗到了“摸秋”的快樂。直到后半夜秋涼如水,絲絲涼意襲來,我們才像倦鳥歸林一樣,踏著月光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徐大爺拾起瓜田里的瓜皮,搖搖頭笑著說,老了,看瓜讓這些孩子糟蹋的,但他沒有絲毫責怪,因為八月十五“摸秋”是風俗,越摸越發,明年一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如今,家鄉鎮安程家川隨著人口遷移,到城里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物資豐富的當下,家家戶戶也不做月餅了,在家只要想吃月餅,超市里的各種月餅應有盡有,到超市里去買就行,西瓜、香瓜、蘋果、核桃、桃子等水果也多到吃不完,再也沒有人繼承我們兒時“摸秋”的風俗了。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