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武進
尊敬的袁隆平先生走了。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時,父親愣了好久才說:現在水稻長勢正好,陪我到鄉下看看吧。
我懂得父親的感受與心情。他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那年春耕時節,父親到鎮上的農技站去了一趟。回家后,他很興奮地與母親商量,農技站正在推廣雜交稻,用種量少,抗病強、產量高,米的口感也不錯,并且去年已在鄰縣推廣成功,效果很好,他打算選種雜交稻。
母親有些擔心:雜交稻萬一沒有說的那么好,一年就白忙活了。那個時候,我家的旱地很少,“打工”這個詞語還沒有出來,全家一年的主要收入就靠家里的18畝水稻田。春耕開始,父母把往年精心選育的稻種拿出來,浸種、育種、播種、育秧、扯秧、插秧……春種、夏管、秋收。辛苦中充滿著期待,畝產能達到800斤就相當了不起了。
父親邀上幾個想種雜交稻的鄉親一起,再次到鎮上農技站了解情況。有了定心丸后,在母親的建議下,15畝地用來種雜交稻,剩下3畝地種常規稻。勞動開始后,雜交稻的優勢就逐漸顯露出來了。雜交稻畝用種量少,只為常規稻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其為帶蘗壯秧,稀植栽插,行距、間距大,每畝比常規稻要少四分之一萬穴。不僅減少了用種量,而且減少了勞動的強度與時間。
在父親與鄉親們的精心管理下,在他們的期待中,雜交稻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年,在水稻生長期間出現了旱情,稻曲病、稻飛虱也發生了。我家3畝常規稻缺水后再經病蟲害侵襲,嚴重減產。15畝雜交稻扛過了缺水的日子,扛住了稻曲病、稻飛虱的侵襲,獲得了驚喜的收成,畝產達到1100斤。第二年,不用農技站推廣,雜交稻在家鄉全面種植了。
多年后,我們居住在縣城里,家里的水稻田也轉租給種植大戶了。我陪父親聊天時,聊到農業的發展,父親偶爾會說到那年的雜交稻,那年的雜交稻給他帶來的欣喜。他會滿懷感恩與敬意地說起袁隆平先生。我告訴他,袁老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袁老在最后的時光,病危之際,還關心稻子長勢。
我陪著父親站在鄉下的稻田邊。雜交稻長勢正旺,微風吹過,秧苗如波浪般一層蓋過一層,父親好像嗅到了當年的稻花香。如今,那種豐收的、令鄉親們喜悅的稻花香正在這片土地上滋潤心田,輝煌著鄉親們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