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道鎮府村川藝術鄉建項目,于2023年10月份啟動,該項目以20公里六府路為發展軸線,打造綜合研學體驗線、文化生態旅游線,建設長征紅色文化體驗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農耕展演區、鄉野文化展示區、自然生態康養區,即“一軸兩線五區”。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目前,已啟動了紅培營地提升、農光互補擴容、五里橋田園綜合體功能配套、勞山國家森林公園醫養康養四個項目,剩余的東溝鄉野小鎮項目也即將啟動,預計明年6月底可全面貫通,整體呈現。
該項目的啟動是甘泉縣學用“千萬工程”,連片打造、整線推進,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可以說是做到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中省市對文化旅游發展的空前重視和大力扶持以及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推進“全域旅游帶動”戰略,以峽谷的一域之光引爆全縣全域游,來甘游客日均5000人。“地利”就是這里地處子午嶺余脈,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素有陜北小江南魚米之鄉美譽,2019年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同時這里還是毛澤東雪地講話發表地、長征精神總結地、中央紅軍和紅十五軍團會師地。“人和”就是中國美協全國首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志愿服務實踐點在象鼻子灣的落戶和市文聯的牽線搭橋,給道鎮帶來了全國頂尖的藝術大家指點迷津、靶向規劃,用藝術的手法建設鄉村,賦能鄉村振興。
該項目有以下特點和做法:
一是區域布局,整體推進。同享綠水青山,共筑富裕之路。在府村川藝術鄉建中,打破過去單村抓點、各自為戰、資源受限的問題,突破常規,五村聯建,整體推進,一體提升。在頂層規劃方面,邀請“關中忙罷藝術節”設計團隊,編制整川規劃,明確組團目標、功能定位、產業方向等,做到了系統謀劃一張圖。在組織機制方面,結合鎮域實際,創新推出紅色聯促、綠色聯營、產業聯動、村企聯建“四聯”黨建,將全鎮17個村按照地域、產業、資源、業態劃分為4個組團,成立聯合黨支部,通過召開支部會議、共享治理經驗、聯合舉辦活動,實現跨村治理、問題共解。在產業發展方面,兼顧產業特點,跨村布局,各村聯動,提升產業整體質效。如象鼻子灣村主打紅色體驗,五里橋村主打農耕觀光,東溝村主打陜北記憶,勞山國家森林公園主打生態康養。通過整體推進有效整合了資源,放大了規模效應,實現了資源互補、產業協同、共建共治。
二是藝術搭臺,產業唱戲。鄉村建設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道鎮緊緊依托深扎點,加強與藝術家交流對接,將藝術融入項目建設運營全過程。創新“藝術+農耕、藝術+文旅、藝術+紅色、藝術+研學、藝術+康養”模式,將藝術要素整合重構,并賦予新的表達,讓藝術沁潤山水鄉村,打造鄉村發展“軟實力”。深挖府村川文化內涵,建成了府村川記憶館、美術館、寫生館、范樺書院;圍繞六府路軸線布局了16個文化IP打卡點,讓人們來了既能參觀體驗,又能感受府村川文化內涵。同時,積極舉辦攝影展、寫生季、音樂節、插秧節、豐收節、農特產品展銷會等活動,實現流量分發和價值轉化,最終將藝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三是多業并舉,融合發展。道鎮堅持將本地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與旅游需求緊密結合,打響“長征洗禮游、農耕體驗游、生態觀光游和醫養康養游”四張名片,全力推進紅旅、工旅、農旅融合發展,拉動消費、帶動就業,提升特色產業質效。比如,象鼻子灣村緊緊圍繞“雪地講話”這一獨一無二的紅色優勢,抓承接、搞配套,投資800余萬元,建成集餐飲、民宿、培訓等為一體的紅培營地,打響研學、團建、采風三張牌,2023年運營以來累計接待各類學員210批次3.5萬余人,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為村集體增收40余萬元。還比如,農光互補園區利用板下空地,引進食用菌企業,大力發展香菇種植,建成33座大棚食用菌生產基地,今年生產香菇50萬棒,明年將達100萬棒,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9萬元,帶動群眾就業300多人次。東溝鄉野小鎮亦是如此。隨著該項目的不斷完善,農文旅深度融合,人居環境變美了、產業質效提升了、村風民風好轉了、群眾生活也更好了。
下一步,甘泉縣道鎮將堅持以“千萬工程”引領,堅定不移推進府村川藝術鄉建,持續加大爭項爭資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洽談引入北京數貿港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真正讓項目建得好、運營好,以整線美帶動全域美,努力將該項目打造成為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典范。(甘泉縣道鎮)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