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一早,渭南市中心醫院副院長胡洪波拿起手機,點開天氣頁面看到,渭南天氣晴,23—31攝氏度。他習慣性地把頁面向右一劃看到,阿里地區天氣晴,7—21攝氏度。
胡洪波從西藏阿里回到陜西渭南有一段時間了,“援藏印記”依然留在他的腦海里。
2023年8月24日,胡洪波作為領隊,帶領陜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來到阿里地區開展工作。“那段記憶一直珍藏在我心中。”他說。
初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胡洪波出現了頭痛、胸悶、氣短等一系列高原反應,夜晚會因呼吸困難而被憋醒。現在午夜夢醒時,他還會常常想起那時的情景。
去年10月,胡洪波接診了一位藏族阿媽。她因股骨頭壞死,多年不能正常行走,夜晚疼痛難忍。聽聞胡洪波擅長骨關節疾病的手術治療,她便幾經輾轉,來到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就診。
入院后,胡洪波仔細詢問這位阿媽的病史并為她細致檢查后,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在醫療團隊的配合下,順利完成了阿里地區首例全髖關節置換術。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我們將竭盡所能,讓阿里人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胡洪波說。
援藏期間,陜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用心用情做好醫療保障救治工作,使重癥搶救成功率達到91%,患者死亡率下降至0.38%,轉診率同比下降22.07%,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急性呼吸衰竭等300余種大重病不出阿里就能治療。
如今,阿里地區人民醫院的大廳里掛滿了藏族群眾送來的錦旗。“看病就找陜西‘門巴’”早已成為阿里人民的共識,陜西“門巴”值得信賴也成為援藏醫療隊最顯眼的標簽。
“門巴”在藏語里是醫生的意思。帶著“把專業醫療技術、優質醫療救治服務帶上高原”的初心,一名名陜西醫生將大愛灑在“極地”阿里。
去年底,50多歲的羅桑(化名)因車禍被緊急送往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搶救。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生周煜虎檢查發現,羅桑全身6處嚴重骨折,需要緊急實施手術。由于這項手術極其復雜,許多醫療器械都需要從拉薩調配。
“這種大型綜合手術即使在內地都非常棘手,而這里人員條件有限,加上要在缺氧的環境下進行手術,難度很大。”面對急需手術的患者,周煜虎和同事多次商量手術方案,并聯系拉薩地區,通過空運的方式緊急調配專業醫療器械。
經過9個小時的手術,羅桑最終成功脫險。在病房里,為他檢查完身體,周煜虎說:“患者健康平安,讓我們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阿里,援藏醫療隊不僅參與各種疾病救治,還開展了多項技術教學,希望能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進藏伊始,來自西安市第一醫院的醫生龍潭就和阿里地區人民醫院醫生次仁頓珠結對成為師徒。只要次仁頓珠有不懂的地方,不管多晚,不管花多長時間,龍潭都會耐心解答。
在眼科手術實操過程中,龍潭手把手地教次仁頓珠如何給患者消毒、縫合,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
“援藏不在援一時,要謀長久,我們要讓他們成為我們。”龍潭說,援藏醫療隊通過臨床及管理專題講座、臨床疑難病例會診討論、手術帶教等方式,全方位加強對幫帶徒弟和科室其他人員的帶教培養,培養了一批信得過、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醫療人才隊伍。
陜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和當地醫生積極配合,為314名白內障患者免費進行復明手術,開展髖膝關節置換手術50余例,開展義診18次,為群眾發放價值3萬余元的藥品,受益群眾萬余人次。
“我們一定要把先進的管理理念、規范的制度流程留在這里,幫助受援醫院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來自陜西省衛生健康委的援藏干部、阿里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程自立表示。
8月15日,陜西省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接過接力棒,成為行走在雪域高原上的好“門巴”。領隊張小剛說:“我們將始終秉承無私奉獻的職業操守,為藏區醫療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苗雨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