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先鋒軍”,其豐收與否事關全年糧食生產安全。
2024年,西安夏糧生產再傳捷報——以209.14萬畝的種植面積、342.9公斤/畝的單產佳績,實現了71.72萬噸的總產量,增速不僅領跑全省,而且超越了全國平均水平。
成績的背后,是西安農業農村部門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良制“五良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集成農技 “五良”加持促豐收
近年來,市農技中心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方針,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立足關中灌區耕地資源周年高效利用,通過種子、耕地、農藝等多種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系統集成,不斷總結完善關中灌區小麥—玉米“噸半田”技術模式,提高生產應用的穩定性,打造一批小麥玉米兩季畝產噸半的示范樣板。
6月6日,由省農業農村廳多位專家組成的團隊,對位于閻良區武屯街道楊居村的500畝小麥玉米“噸半田”高產核心示范田進行現場實收測產。
經過實地測量和稱重計算,該示范田小麥平均畝產達到761.97公斤——標志著西安500畝(以上)小麥連片單產首次邁進700公斤大關,刷新紀錄!
不僅如此,西安還在“噸糧田”主推小麥玉米周年生產“噸半田集成技術”,該技術集成在高陵區、周至縣、鄠邑區等地的9個“噸半田”推廣應用。
記者了解到,臨潼區是西安糧食的主產區之一,擁有9萬畝高標準農田。
今年,臨潼區油槐街道南張村萬邦農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田同樣喜獲豐收。這片示范田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王東教授團隊聯合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臨潼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指導創建的小麥玉米兩熟“噸半糧”技術示范田。
今年6月中旬,專家組在麥田現場實勘,實收隨機選取的2個樣點,畝產分別達到791.51公斤和752.53公斤。
“這片示范田種植的小麥品種為‘鄭麥1860’,集成了有機肥部分替減化肥、滴灌、水肥一體化、聯合精密耕播、分層施肥、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畝產也達到了令人矚目的水平,較往年傳統種植模式有了顯著提高。”在測產現場,王東教授介紹說。
“跟往年比起來,今年小麥的產量取得了新突破,每一個種植階段的付出都有收獲!”萬邦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民介紹道,今年夏糧從種到收的每個關鍵階段,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市、區農技推廣中心農技人員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王東教授團隊都深入田間地頭,為小麥生產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技術服務,從品種篩選、耕作播種、施肥灌溉到病蟲害防治等全生產環節,都進行精心指導。
“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良制的加持,讓麥子像孩子一樣在專家和農技人員的‘呵護’中成長,迎來豐收。”張小民高興地說。
“良機”發力 為夏收保駕護航
今年5月,市農機部門發布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措施,指導農機手科學開展小麥收獲作業。
夏收期間,西安設立全天候農機服務接待站43個,調度準備各類農機具7.8萬余臺,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4200臺、玉米精量播種機6160臺,成立48支應急搶收隊……
農機鳴響,顆粒入倉。今年,西安數智農機智能調度平臺首次應用,該平臺依托西安智慧農情監管平臺,以智能農機裝備、物聯網感知設備為基礎,采用“空天地”航測遙感、衛星定位、北斗導航、5G等先進信息技術,強化大數據分析、大模型應用,為1500臺(套)小麥收割機安裝北斗定位設備,實現農機位置實時監控、農機作業面積統計、應急保障等功能。
“三夏”期間,在鄠邑區五竹街道趙王鎮,現代化小麥聯合收割機應用了“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和“鄠邑區智慧農機指揮調度平臺”接單作業。
據鄠邑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鄠邑區通過調運檢修拖拉機、小麥收割機、玉米播種機、烘干機等農機具,滿足夏收秋播的用機需求;發放跨區作業證326份,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5個,建立小麥收割應急作業服務隊18支,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開展農機安全培訓,讓“良機”發力,為夏收保駕護航。
高陵區農機部門則通過精準摸排,根據小麥收割開始時間、機具對接及缺口情況,為農戶協調收割機、烘干機等農機具,指導農民搶抓時間做好烘干晾曬工作,確保小麥增產、農民增收。
“五良融合”不僅是西安夏糧豐收的“法寶”,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西安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為保障糧食安全積極貢獻力量。
(文 /記者 駱妍 圖/西安市農業農村局 供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