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記者從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獲悉,為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中小微企業因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匹配、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敏感性強、成果承接能力弱等問題,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突破科技成果轉化“一次性買斷”傳統模式,在全省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目前已有3個“先使用后付費”試點項目。
據悉,該模式是通過制定專項政策、創新支付方式、健全風險防控等舉措,鼓勵高校院所優先向中小微企業轉移科技成果,最大程度降低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本和風險,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圍繞秦創原總窗口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需求,制定印發了《西咸新區關于開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實施方案》《西咸新區關于開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突破科技成果轉化“一次性買斷”傳統模式,為推進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提供了制度支撐和政策激勵。
同時,創新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支持高校院所與中小微企業簽訂書面科技成果技術使用許可協議,約定采用“分期支付”“延期支付”“附條件支付”“收益提成支付”等方式支付科技成果轉讓費用。引入融資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建立“企業參保—申請理賠—保險受理—勘察鑒定—先行賠付—信用推送”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風險防控保障機制等。
“先使用后付費”試點的專項政策,實現了政策的有效前置,最大程度釋放政策支撐效應,激發高校院所、融資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參與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的自主性、積極性。企業從高校院所獲得技術專利許可的時間由18個月壓縮至4個月左右,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極大滿足了企業轉型階段對高質量技術供給的迫切需求;同時解決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難”與中小微企業獲取科技成果“成本高”的問題,實現了高校院所與中小微企業的互利共贏。
(首席記者 軒轅楊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