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激發西安市場主體活躍發展。12月7日,記者從市政協召開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重點提案督辦座談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2.2%,增速較上年增長27.3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12.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完成2747.74億元,占GDP比重為53.9%。截至2021年三季度,全市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達到262.28萬戶,同比增長13.48%。
在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市工信局強化政策落地見效,全面梳理國家、省、市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在市工信局官網、微信公眾號以及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集中進行宣傳,組織了線上線下74場政策培訓會,幫助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掌握政策、利用政策。引導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提升,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近3年,為1000余戶中小企業爭取獎補資金超4億元,撬動企業技改投入超過40億元,我市新增規模以上中小企業1053戶。
同時,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個、省級16個,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4個、省級223個。我市74戶中小企業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325家企業獲陜西省“專精特新企業”稱號。
近年來,我市還不斷強化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的支持政策,通過資本金注入、降費獎補等形式,一大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快速成長,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我市50余戶擔保機構共為4362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5185筆、166.85億元的貸款擔保。
在推進園區和“雙創”建設方面,2020年,我市出臺了《西安市支持工業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了1個“千億級”和5個“百億級”縣域工業集中區,專項安排1.5億元用于支持園區建設。17個工業園區新建、續建標準廠房建設達到200萬平方米,實現總產值1250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4.8萬人。“雙創”工作已成為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13個,省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28個。
我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堅持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截至目前,分八批共培育認定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55家,培育推薦認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57家、培育推薦認定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3家。這些服務平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信息、技術、創業、培訓、融資等方面較好地服務了我市中小微企業。
為進一步激勵廣大企業家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貢獻力量,我市開展了“市長特別獎”的評選活動,表彰突出貢獻企業家。按照《先進制造業企業家培訓計劃(2020-2022年)》,每年組織3-5批制造業企業家赴發達地區培訓學習。截至目前,共組織250余名企業家,分別參加了在我市及蘇州、深圳、廣州等地舉辦的5次先進制造業企業家培訓班。(記者 文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