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普蘭縣29歲的頓珠次仁7月11日因車禍,被送往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外科進行治療,途中由于經歷時間較長,到達醫院兩小時后就處于昏迷狀態,需要進行手術,生命垂危。
當天在手術室救治過程中遇到了突發設備故障,時間緊急,陜西省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的成員、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外科主任趙岳峰顧不得其他,憑借自己多年的扎實基本功,利用手搖鉆和線鋸,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吸著氧站立三個多小時,成功完成硬膜下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挽救了患者年輕的生命。經過5天的休養,目前患者腿部已經可以移動,進行恢復,三個月后還要進行二次手術做進一步治療。
2019年5月份,在接到援藏工作任務后,趙岳峰想了許久,家里四個老人需要照顧,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三,一個上幼兒園,妻子在醫院麻醉科,工作也異常忙碌,但家人的支持最終讓他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2019年7月14日,趙岳峰隨醫療團隊達到阿里地區,抵達的第二天,趙岳峰到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所在科室了解情況,當同事知道他是神經外科的醫生時,都投來了擔憂的目光。得知此前醫院對于腦外傷的病人搶救治愈率極低,這讓趙岳峰心中充滿了忐忑不安。
來不及適應,大考就降臨了。剛從海拔300米的三秦大地來到海拔4500米的阿里,不到3天的陜西省第五批組團式援藏專家們就經歷了這樣一場大考驗。
一名32歲的男性藏族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在醫務科的組織下援藏專家與阿里地區人民醫院的專家們多學科會診后認為需要急診雙側開顱去骨瓣減壓術,在陜西省組團式援藏領隊、阿里地區人民醫院院長韓軍、科室主任貢桑及護士長扎西央宗的組織下全院職工積極獻血,保障手術用血,由陜西省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麻醉科陳燕副主任醫師完成麻醉,手術由神經外科醫生副主任醫師趙岳峰和本地外科主治醫師德吉卓嘎完成。
回憶起當天手術,趙岳峰記憶猶新。由于才來到高原,還沒完全適應,自己在手術中出現高原反應,感到頭痛頭昏,而這個時候終止手術又會對患者的預后產生極大的影響,最后在吸著氧氣的情況下,歷時8小時后手術堅持完成手術。
三個月后,趙岳峰將這名患者顱腦CT三維重建資料傳送到內地,顱骨缺損鈦網三D打印,寄回阿里,又對患者進行了雙側顱骨缺損鈦網修補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語言及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這次救治也是阿里人民醫院第一例顱骨修補術,這給了趙岳峰極大的信心,醫院的同事們也對他豎起了大拇指。此后一年間,醫院共開展的21例手術,其中成功18例,救治率有了質的提升。
除了盡力做好手術治療等專業援藏外,趙岳峰還積極帶教指導當地醫生做各種開顱、錐顱及減壓手術。
“由于此類患者數量有限,當地醫生鍛煉的機會有限,加之有些當地年輕醫生學習積極性還需要再提高,所以遺憾的是對一些稍微復雜的顱腦損傷患者,他們還不能夠熟練地獨立完成手術等治療,這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趙岳峰告訴記者。
趙岳峰積極為醫院外科規劃發展思路,總結自己一年來二十多例患者的治療經驗,擬制訂和完善阿里地區人民醫院開顱手術的診療指南和流程,用以指導科室所以醫護人員規范和提高專業治療水平。“今后如有可能,可以按照我院(陜西省商洛市中心醫院)的人才培養計劃,選派科室骨干醫護人員赴內地支援單位進修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由于內地醫院患者較多,所以學習鍛煉的機會更多,學成之后可以回到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更好的為當地百姓患者服務,從而真正實現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本地醫療隊。”
外科主治醫師德吉卓嘎一年來通過學習,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她對記者說:“雖然接受治療的藏族群眾大多不會說漢語,但在交流中,我能深刻體會到他們對援藏醫生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阿里醫療衛生事業在一批又一批援藏醫生的幫扶下,能夠持續取得長足發展,為當地百姓帶來福音。”(記者 劉碩 圖片 視頻 葉建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