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致公黨陜西省委會了解,我國現階段已有超過100萬的失獨家庭,預計到2050年,失獨家庭將達到1100萬。對于很多已步入中年甚至晚年的夫妻來說,失去獨生子女在心理上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并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將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為此建議:
一、轉變工作方式。基層工作人員要真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變“坐等”上門為主動走訪,通過入戶交流、傾聽訴說,全面掌握失獨家庭的現狀和訴求,建立與失獨家庭的情感聯系,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
二、細化救助模式。一是加強經濟救助,按照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經濟狀況細化扶助標準;二是完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對失獨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稅收減免政策,鼓勵社會和個人關心和幫助失獨家庭;三是公辦養老機構應為失獨家庭提供綠色通道,把居住費用和服務管理納入細化救助政策之中;四是建立專門的失獨家庭保障機構,為失獨家庭提供全方位、精細化的幫助,消除失獨家庭老無所依的顧慮。
三、注重心理疏導。一是基層單位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項目,建立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隊伍”。針對失獨家庭的抑郁、絕望的消極情緒和不良行為,采用團體活動或個體心理輔導等形式,幫助失獨家庭調理哀傷情緒、調整精神狀態;二是完善領養機制,搭建與“失依兒童”的結對橋梁,讓有能力的失獨家庭可以通過領養兒童或結對幫扶特殊兒童,在精神上相互慰藉、生活中相互扶持;三是鼓勵和支持失獨老人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建設等活動,引導失獨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