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方面作為切入口的安全整改,終究不能代替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既包括從嚴審查司機從業資格,全面清理人車不符的現象,同時也包括徹底摒棄客服外包,消除因此導致的種種弊端。
9月8日起,滴滴在加密保存數據、保障司乘隱私的前提下,在網約車業務中(快車、優享、專車等)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此舉能否保護乘車人安全?是否會侵害隱私?這些問題引發熱議。(見9月9日《華商報》)
如果說全面下線順風車業務,只是滴滴在樂清女孩遇害案后采取的一項臨時性應急舉措的話,那么對網約車業務的運營進行全程錄音,算是滴滴在安全管理整改方面的常規性舉措。并且,全程錄音是一項強制性舉措,不同意錄音就不能正常使用網約車。
對此,有網友和法律界人士認為此舉可能會侵害乘客隱私。其實,如果滴滴方面能夠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錄音泄密,乘客也大可不必擔憂。畢竟,乘客與司機是陌生人關系,能談及多少關于自身隱私的話題呢?再者,即便之前沒有全程錄音,乘客在車內打電話時,也可能會被司機聽到或偷偷錄音。所以,當安全保障機制還處于探索過程中時,過分苛求所謂的隱私保護,難免有些矯情。事實上,滴滴已承諾對錄音進行技術處理,實時加密上傳至服務器,保存7天后自動刪除,車主或乘客均無法自行下載、調取或播放。
當然,全程錄音是為發生安全事件后提供證據,并不能保證侵害不會發生,而且,誰也不能保證司機采取某種手段實現無聲作案。但應看到,全程錄音雖不算將制止犯罪的關口前移,但錄音本身具有一定示警作用,讓個別心存歹念的司機有所忌憚,減少作惡的僥幸心理。
全程錄音只是網約車安全行動的第一步,從技術角度來看,網約車運營車輛安裝監控,其作用要好于單一的全程錄音;從根本上來說,從技術方面作為切入口的安全整改,終究不能代替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既包括從嚴審查司機從業資格,全面清理人車不符的現象,同時也包括徹底摒棄客服外包,消除因此導致的種種弊端。
互聯網商業模式下,很多企業都將工作重心放在追求融資、追求市場占有率和盈利上,忽視了客戶的切身利益,導致安全欠賬太多。滴滴順風車的兩起命案,雖然有偶然的成分,但也是一種長期安全欠賬下的必然。要彌補這種安全欠賬,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好在“全程錄音”算是一個起步,期待未來能上線更多功能,守護乘客最基本的安全訴求。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