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崖壁上的文明傳承印記

2024-09-14 07:58:34  來源:人民日報  


[摘要]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麥積山石窟,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1萬余身,壁畫近1000平方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甘肅天水市區東南,西秦嶺林海深處,千年的文明被摞成豐收的“麥垛”。麥積山,孤峰隱現云霧間。崖壁上,形神兼備的泥塑站成不朽的文明史雕像。

  “孤標拔地起,萬象入云危。”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麥積山石窟,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1萬余身,壁畫近1000平方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麥積山石窟,了解當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跟隨總書記的腳步,我們一同走進這座“東方雕塑陳列館”,沐浴歷史的煙雨,感受超然的“東方微笑”。

  陳列千年的東方雕塑

  走進麥積山石窟,仿佛打開歷史長卷。

  “平地積薪水,至于巖巔。從上鐫鑿其龕室佛像。功畢,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險而上。”自十六國后秦始,麥積山石窟的營造,歷十余朝而不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營造不絕、流傳至今的麥積山石窟,是中國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逐步中國化的重要轉折點。這里既有全國各石窟中最大一座摹仿中國傳統建筑形式的洞窟,也有褒衣博帶、身姿輕盈的漢服飛天,詳細記錄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不忘歷史、善于繼承,麥積山石窟成其大、就其深。移步懸空棧道,崖壁上熠熠生輝的泥塑,有的高達十數米,有的僅為數十厘米,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卻共同展現著中國化的佛教藝術。北朝的秀削清癯、隋唐的雍容華貴、兩宋的嚴謹矜持,比比皆是。正因如此,“東方雕塑陳列館”成了文明的一個定語。

  漫漫歷史長河,中華文化在守正創新中不斷傳承發展。今天,研究和弘揚麥積山石窟文化,既要深入挖掘其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等,也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從而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融匯東西的絲路明珠

  觸摸麥積山石窟,指尖是絲綢的質感。

  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稱麥積山為“隴坻之名山,河西之靈岳”。而麥積山坐落的天水,兼具北雄南秀,歷史上居隴右,古稱秦州,是長安以西的絲路重鎮。當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時,天水成為內地最早開展佛事活動的地區之一。

  東西交匯,積淀多彩、包容的文化基因。麥積山石窟向西接敦煌,往東連龍門,北上抵云岡,南下通大足,處中國石窟走廊的“十字路口”。在漫長的營造歷史中,麥積山石窟融合吸納、包容并蓄、不斷創新,各民族文化交融、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印跡隨處可見。走進第74、78窟,窟內正壁左右上方各有一龕,龕內分別為交腳和思惟菩薩的一鋪三身組合。這是典型的犍陀羅佛教組合,但窟形卻仿照了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建筑造型,共處一室卻分外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麥積山石窟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不斷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從早期較為生硬的“你之造像,我之建筑”的“混搭”,逐步轉化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融合,互學互鑒成就這一“絲路明珠”。

  絲路通古今。2014年,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項目“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溫暖世界的“東方微笑”

  麥積山石窟是流傳千古的文物,也是賞心悅目的“景物”。

  第133窟的小沙彌立像,聞名于世的“東方微笑”。這尊高不過一米的小沙彌,雙眼含笑、嘴角微翹,純凈的笑容明快、光亮,喚起人們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然而,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美譽的麥積山,林深草茂、云霧縈繞,成就了“麥積煙雨”的奇秀,卻也帶來了石窟保護的“煩惱”,塑像和壁畫容易出現空鼓、開裂、脫色等病害。

  “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我們文化不斷流,再傳承,留下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呵護好、珍惜好。”守護文物和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念之重之。

  早在1953年10月成立專門保護機構、1961年3月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麥積山石窟,于2017年整建制劃歸敦煌研究院管理,迎來跨越式發展。開展保護條例申報、棧道評估、規劃修編等工作,讓保護利用日趨科學規范;廣泛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呵護文物神韻,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系統性保護轉變。

  “保下來”,還要“活起來”。麥積山石窟借助計算機、攝影、三維掃描等技術,打造出自主IP“云上麥積”,為游客提供全景漫游洞窟參觀的線上平臺;通過3D打印技術,將麥積山石窟的代表性龕像進行等比例復制,實現了麥積山經典造像和洞窟的異地亮相……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天水,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人文始祖伏羲曾在這里舉起的文明火把,也將照見“東方微笑”溫暖世界。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麥積山 石窟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