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新政策和改革形成合力 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好

2025-01-09 09:01:23  來源:人民政協報  


[摘要]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就業。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好,就要發揮政策和改革雙重功能。一方面,從宏觀政策角度看,要通過超常規調節實現經濟增速5%的目標,保持未來經濟的穩定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改革培育新質生產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拓展未來發展空間。...

  □ 劉尚希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促進就業。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好,就要發揮政策和改革雙重功能。一方面,從宏觀政策角度看,要通過超常規調節實現經濟增速5%的目標,保持未來經濟的穩定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改革培育新質生產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拓展未來發展空間。

  政策: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從宏觀政策的角度來看,當前的政策目標主要集中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穩定增長和穩定就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這些目標,強調了宏觀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保障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些政策目標旨在通過有效的宏觀經濟治理和調控,實現經濟的平穩運行和社會的穩定發展。要實現未來更長時間內保持5%的經濟增速目標,至少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等,這些措施將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支撐。

  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基調由“穩健”調整為“適度寬松”,這是十四年來的首次。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助于對沖宏觀風險,降低風險成本,穩定資產未來收益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加強超常規跨期調節。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這意味著在經濟異常波動時,應采取比常規手段更為激進和迅速的調節方式,而且不只是當期調節,應實施跨期調節,以引導預期。這包括財政政策的擴張、貨幣政策的寬松、產業政策優化和就業政策的加力等。

  構建中長期宏觀政策框架。宏觀政策不應僅局限于對未來一年的考慮,這會影響政策的持續性。舉例來看,當前應明確至2030年的宏觀政策框架和目標,核心目標是在確保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使經濟增速穩定在5%這個臺階,并恢復至正常的增長狀態——名義增長率略高于實際增長率、現實增長率等于潛在增長率、實際增長率與戰略目標實現所需要的增速相適應。為此,宏觀政策和中長期政策,都應服務于這一有質量的增長目標,并以此為導向。這樣,宏觀政策就有了明確的錨定目標,確保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有效性。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發力,可以更好地確保今后一個時期實現經濟增速站穩在5%這個臺階的目標,保持發展、改革和安全的良性循環,并為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改革角度來看,制度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旨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是推動改革進程的總體方向。具體可以實施的改革方向包括優化央地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內在協同性、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等。

  優化央地財政支出結構。財稅體制改革是中國關鍵改革之一,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未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一大重點任務是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核心目標在于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強調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的重要性基于以下考慮:調整優化央地財政支出結構。當前中央財政支出比例較低,僅占14%,而地方支出比例高達86%,這導致宏觀調控過度依賴地方政府,若地方支出未達預期,宏觀政策效果將受限。因此,要通過改革進一步優化央地財政支出結構,改變宏觀調控過度依賴地方的現狀,確保政策傳導的有效性;要調整事權和支出責任,提高中央支出比例,涉及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重新劃分,具體包括政府職能和機構改革,以及考核機制的完善;要促進公共服務、轉移支付“跟人走”,包括空間規劃、項目規劃、土地指標等要與人口的空間分布變化趨勢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空間形態相適應,減少公共資源的空間錯配。

  構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一體化框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應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財政政策具有顯著的貨幣效應,資本市場和投融資結構特別依賴于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結構。貨幣金融政策的傳導機制也離不開財政政策的支持。因此,為了實現政策的有效傳導和實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要在事實上已經相互嵌入(財政具有金融屬性和貨幣具有財政屬性)的新框架中分工合作,以確保兩者能夠相互補充,形成最大合力,共同促進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關鍵在于更新認知和觀念,新的認知能夠開拓政策空間,并構建新的政策框架。其中,財政方面應認識到“兩個不等于”:債務不等于債務風險,財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財政可持續性。認知轉變后,可以顯著擴大財政政策空間。隨著財政政策空間的拓展,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能夠相互嵌入,實現一體化操作。只有更新觀念,超越部門視角,才能實現政策的協同效應,使各部門政策形成合力。

  構建新型生產關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標志。這意味著通過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來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可以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或通過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要求加快新型生產關系構建的步伐,以改革的方式全面有效推進體制機制的創新。

  新機制:促使宏觀政策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合力

  宏觀政策應與全面深化改革相互融合,而非孤立實施。一方面,政策的有效執行依賴于健全的體制基礎;另一方面,改革方案需嵌入宏觀政策實施中,以提升政策傳導效率和實施效果。從結果來看,改革能夠提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更好地發揮財政貨幣政策的帶動效應,最終達到改革與宏觀政策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效果。同時,改革能夠拓展未來發展空間和提高潛在增長率。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轉自《人民政協報》)

編輯: 吳佳蕊

相關熱詞: 人民政協 改革 政策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