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經聚焦丨金飾銷量下滑 投資熱度不減——金價高位運行市場觀察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金價接連創出歷史新高,累計漲幅超過24%。記者近日走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市場發現,在金價高企的市場環境下,消費端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投資端熱度不減,市場的漲跌起伏考驗著參與者的耐心。
金價高企抑制金飾消費
由于地緣政治風波愈演愈烈等因素,國際金價近期一度逼近每盎司2700美元,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價格也突破每克600元關口。在終端市場,周大福、老鳳祥等金店的足金飾品10月以來的報價達到每克760元以上。
“國慶假期,雖然金店都有不同程度的‘克減優惠’,但算下來每克也要700元左右。一些優惠幅度較大的,款式設計又很一般。”計劃給家人購買金飾的上海白領肖先生直呼金價漲得太快,“2023年,金飾報價大部分時間還不到每克600元,希望跌下來再看看。”
“面對不斷創出價格新高的金市,消費者觀望心態加重。”上海一家金店銷售經理程曦告訴記者,“進店顧客不少,但買的人沒有明顯增多。一口價、小克重的耳環、轉運珠等產品銷量較好,投資金條銷量好于金飾。”
零售商的困境也可從一些大型珠寶企業的財報中看出端倪。周大福珠寶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集團二季度中國內地市場零售額同比下降18.6%,凈關閉91家門店。今年上半年,周生生營業額同比下降13%,歸母凈利潤同比下跌36%。
在我國主要黃金珠寶集散地之一的深圳水貝市場,從事黃金批發生意的店主李先生表示,國慶長假期間,店里的黃金飾品銷售按克重算同比下降15%。相比珠寶鉆石首飾,黃金飾品同質化競爭更為激烈導致行業“內卷”加劇,批發環節的利潤很薄。
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出庫量是反映國內黃金市場消費狀況的重要指標。今年1月至9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出庫量為1127.76噸,同比減少約11.14%。
金價高位運行對國內需求的抑制效應,在國內外金價價差上也有所體現。由于我國是黃金進口國,長期以來國內金價都高于國際市場。但從8月中旬以來,人民幣計價的金價相較國際市場罕見地持續折價。據測算,10月10日,國內金價仍較國際金價每盎司低31.6美元,約合每克7.19元。
置換、回購業務升溫
記者了解到,較高的金價帶熱了金店的黃金回購和以舊換新業務,一些用金條打金飾的“打金店”也生意紅火。
在中國黃金位于上海的一家金店里,計劃回購金條的王老伯告訴記者,他在2018年底購入的一些金條,目前相比買入價已翻倍,正計劃變現后投資其他市場。
位于北京的國華首飾黃金投資部經理劉寶表示,“十一”長假后,單日黃金回購量為1至2公斤,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倍多。
上海一家黃金珠寶首飾店負責人曹淑萍告訴記者,金價高企催熱了金飾的以舊換新業務。對于消費者而言,只要支付差價,就可以置換新的飾品。“通過以舊換新這種方式,價格劃算,使用效果與新買的差別不大。”
金價高位運行,用金條打金飾等新的消費方式日漸走俏。北京白領康小姐近期在江西一家“打金店”網店選好款式后下單,將家中一根30克投資金條郵寄過去,14天后便收到了一只嶄新的竹節形狀的手鐲。“加工費和往返運費一共花費230元。相較購買大品牌的成品手鐲,用金條打金鐲子可以省下不少加工費。”
高金價下,黃金珠寶市場正在經歷品牌、渠道、市場等的全方位重塑。“高金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但也倒逼企業不斷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新穎、更有意趣的產品。我們和敦煌博物館聯名推出的產品融合了精工黃金工藝和非遺技藝、鑲嵌等元素,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山東招金銀樓有限公司品牌負責人孫中英說。
消費投資需理性
盡管黃金實物消費較為低迷,但作為避險資產,不少投資者對金市的長期前景表示樂觀。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到9月底,全球黃金ETF已連續5個月實現凈流入。其中,9月份,全球黃金ETF持有的黃金量增加18.4噸。
“黃金的長期投資者對價格其實并不敏感。”“藏金客”程偉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購入金條。一方面,由于黃金與股市等資產相關度比較低,多數時間都不會同向波動,因此可以平滑整個資產組合的收益;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金價也在穩步上漲。“有權威機構統計,過去10年黃金的年化收益率約為8.3%,表明黃金本身是一種長期投資品。”他說。
“避險情緒上升和較為寬松的貨幣環境,讓投資者對黃金的前景看好。但參與者進入市場,還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和消費方式,避免相信高額回報而陷入被動。”上海息壤實業黃金圈首席分析師蔣舒說。(記者陳云富、任軍、白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