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小芳 記者 賀鵬飛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中藥產業一頭牽著民生福祉,一頭撬動著經濟發展,推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不但是夯實民生之基的重點所在,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12月6日,延安市政協召開2024年第七次月度協商座談會,圍繞全市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開展專題協商,匯聚各方智慧,為延安中藥產業把脈開方,探尋創新發展之路,共商高質量發展大計。
在延安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據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顯示,全市中藥材種類多達1184種,涵蓋植物、動物、礦物藥各類別,大宗藥材達240余種。近年來,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延安中藥產業發展初顯成效,多地建立起育苗、生產示范基地,加工企業逐步成長,產業融合模式不斷涌現,如中草藥與種植園觀光、養生體驗、文化科普等多元結合,讓中藥產業邊界不斷拓展。
會上,委員們結合前期調研情況,堅持問題導向,深思熟慮,肯觀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目前,延安市中藥銷售渠道雜亂,缺乏訂單保障,市場流通不穩定,影響產業效益與發展持續性。品質良莠不齊,品牌打造困難,在市場中缺乏辨識度與競爭力,難以形成品牌優勢,制約產業附加值提升。缺乏加工能力,產品附加值低,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不足,無法充分挖掘中藥材價值,限制了產業利潤空間與發展層次。”曹耀章委員建議,要實施綠色生態種植,推廣綠色栽培技術和有機農業理念,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借鑒成熟經驗,切實提升生產、炮制、儲存、銷售等核心技術水平;向省級或國家級中醫中藥科研單位尋求幫助,科學高效發展適宜技術;注重科技創新,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挖掘傳統中藥的深層價值,研發新型中藥制劑,提升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盡可能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通過地理標志產品認定,提升本地藥材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宋福生委員表示,在醫療保健方面,中藥不僅在治療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日益成為健康管理、養生保健的新選擇。在文化旅游方面,可以依托豐富的中藥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發展中藥文化旅游業,吸引游客體驗采藥制藥、中醫診療全過程,形成獨特的文旅產業鏈。
雖然資源富集,但產業發展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延安市亂采亂挖現象嚴重,對資源保護不足,對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意識不強,重利用輕保護,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其次是種植面積偏小,難以形成規模,加之藥糧爭地現象凸顯,不利于藥材產業發展。
雖然問題比較突出,但該負責人也明確表示,下一步,將聚焦產業布局優化,推進板塊化、集群化發展;加大對種質資源保護,構建良種繁育體系;構建綠色生態種植養殖,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聚焦經營主體培育,提升加工水平;加大品牌培育,暢通市場渠道,聚焦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多樣化價值功能,促進中藥材產業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提升產業鏈綜合產值。
針對委員們反映的問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積極回應,表示將從政策扶持、標準制定、品質提升、科技創新、招商引資等環節著手,構建中醫藥產業鏈集群,培育龍頭企業,強化品質與品牌建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引進外部資源,助力延安中藥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總結成績不回避問題,面對困境亦有破局之策,這場專題協商會猶如一場及時雨,集眾智,聚合力,為延安市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讓人們對其未來充滿期待與憧憬。
市政協副主席張秀在聽取了委員和部門負責同志的發言后表示,要著力打造全產業鏈可持續性的中藥產業發展格局,科學性、前瞻性地規劃延安市中藥產業,重視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不斷延伸中藥產業鏈,避免同質化競爭。要大力暢通中藥產業高水平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堅持靈活原則柔性合作,采取多種措施,盡可能吸引全國中藥人才到延安來。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特點和優勢,深入調研論證,精準建言獻策,為加快推進全市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