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剛珠多吉(右一)在陜西省吳起楸子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參觀學習,詳細了解蘋果新品種管理技術。
“‘咕秀’能長這么大,你信不信?”11月12日,從陜西回到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底雅鄉的果農剛珠多吉,手舞足蹈地跟朋友分享自己在陜西的見聞。
“咕秀”在藏語里是蘋果的意思。來陜西學習先進種植經驗,讓蘋果長得好、賣得好,是剛珠多吉此行唯一的目的。
11月1日,剛珠多吉背著5公斤蘋果,從底雅鄉出發,先坐汽車、再乘飛機,跨越3000余公里,來到陜西延安為自己的蘋果“求醫問藥”。
底雅鄉,坐落于喜馬拉雅山脈象泉河谷,海拔最低處2800米,是阿里地區海拔最低的鄉,也是阿里地區的蘋果主產區。剛珠多吉經營著底雅鄉面積最大的果園。
“我的父親是阿里地區最早一批種植蘋果的農民。我跟著他學習種植蘋果,后來我也帶動村民一起種蘋果。我們的蘋果很紅、很甜,可是個頭不夠大、產量不夠高,所以我們要繼續學習種植技術。”剛珠多吉說。
“此次陜西之行,我們組織了包括剛珠多吉在內的5位果業大戶參加。這既能讓陜西的果業技術人員當面為阿里地區的蘋果‘把脈問診’,也給果農一個實地學習的機會。果農們都是第一次走出西藏,很珍惜這次機會,學習熱情很高。”阿里地區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次仁頓珠介紹。
11月1日至5日,果農們先后前往延安市黃陵縣、洛川縣、吳起縣、延川縣、寶塔區參觀學習。
“間伐時,樹要砍掉多少?”
“摘果子之前還要澆水嗎?”
“要想多結果子,樹要長到多高?”
在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的成齡果園第三次間伐示范點,剛珠多吉與同行的藏族“阿佳”(藏語“姐姐”)扎西曲珍仔細地提問,了解果樹增產的秘訣。
這片果園是全國喬化蘋果老園改造示范基地,建于1995年,主栽品種是紅富士。這里的果樹情況與剛珠多吉家的果樹情況相似。
在吳起縣吳起街道劉河灣村,每公斤能賣16元的“雞心果”讓果農們看到了蘋果產業的高效益。“這一路,不僅學習了修剪、施肥技術,也看到了新品種。回去以后我要把這些都告訴村里人。”扎西曲珍說。
2023年,扎西曲珍加入底雅鄉底雅村底雅組的農業合作社,成為合作社少有的女性成員。
在寶塔區橋溝街道煙洞溝村家庭農場,負責人馬文昌向果農們介紹了先進的“3332”種植模式。得知馬文昌的果園畝均產值超過4萬元,扎西曲珍十分驚訝:“這從來沒有聽說過,能把這種技術帶回我們鄉里就好了!”
雖然氣候條件不同、產業發展水平不同,但果農們增收致富的心愿是相同的。
2024年是陜西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十四五”時期,陜西規劃對口支援阿里地區項目66個,總投資5.75億元。針對阿里地區地理環境和產業特點,陜西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優勢,在阿里地區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園、推廣現代種植技術,讓阿里地區蘋果飄香成為現實。
延安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優質蘋果種植生產基地。今年4月,延安市農業農村局與阿里地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在底雅鄉開展農業產業幫扶特色林果試驗示范工作。延安市果業中心四級調研員段學良在底雅鄉為果農講解果樹管理技術。
“我們為底雅鄉帶去了700多株蘋果樹苗、400株紅棗樹苗,還有5名專業技術員進行指導,幫助阿里群眾發展產業。現在,這些樹苗已經在阿里地區扎根。”段學良說。
此前,陜西省援藏工作隊協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樹專家到札達縣,開展高海拔河谷地帶果樹種植可行性科學考察,引種蘋果樹、桃樹、梨樹等800多棵,在象泉河谷露天種植的“秦脆”和“秦蜜”蘋果新品種成功掛果。
目前,阿里地區共種植蘋果680余畝,對于強邊興邊、助農增收具有積極意義。
“在蘋果產業方面,我們以底雅鄉為重點,引進、推廣‘雞心果’等優良品種,試驗成功后逐步向札達縣薩讓鄉、楚魯松杰鄉和普蘭縣普蘭鎮延伸。同時,延長產業鏈,探索加工蘋果干、蘋果醋等,提高產品附加值,助力藏族群眾增收。陜西蘋果成為藏族群眾期盼的‘致富果’。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發揮陜西技術優勢,推動阿里地區蘋果產業發展,為雪域高原裝點‘不褪綠色’。”陜西省援藏工作隊隊員、阿里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福堂說。
記者 王姿頤 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