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什么是夢桃精神?”11月4日,咸陽市渭城區風輪小學中隊輔導員王元昕正帶著學生學習夢桃精神。“高標準、嚴要求、行動快……”在王元昕的帶領下,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跟讀。
61年前,全國勞動模范、西北國棉一廠細紗值車工趙夢桃的名字響徹神州大地。她留下的夢桃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夢桃精神依舊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趙夢桃小組親切勉勵5周年之際,記者走進咸陽,尋訪當今時代的“夢桃”,記錄夢桃精神如何在這里深深扎根、開花結果。
人民的女兒
11月4日早晨,趙夢桃小組第12任組長、趙夢桃紀念館館長王曉榮走進館里,打開燈、清掃展柜,準備開始當天的講解工作。
“你們今天來得早,平時這里可熱鬧了!”王曉榮告訴記者,趙夢桃紀念館自2017年建成至今,已接待參觀者10余萬人次。
趙夢桃的故事從何說起?在一張黑白照片前,王曉榮駐足感嘆:“很多參觀者都會被這張照片吸引。不到二十歲就當選全國勞模,趙夢桃是令人敬佩的榜樣!”
“郝建秀工作法”“為人民服務”……1951年,趙夢桃考入西北國棉一廠,成為一名細紗值車工。在廠里,她刻苦學習,掌握新知識。
王曉榮介紹,為黨服務、為人民服務貫穿趙夢桃的工作和生活。
趙夢桃先后幫助17個組員當上先進,她所在的小組還帶動全廠135個小組共同進步。
“趙夢桃的樂觀堅強讓人感動。”站在一組趙夢桃在病榻上的照片前,王曉榮動容地說。
1962年,趙夢桃因病住進了醫院。她人在病房,心在車間,一有空就練習技術,希望早日返回崗位。
1963年,年僅28歲的趙夢桃因病去世。同年,陜西將趙夢桃工作過的西北國棉一廠細紗車間乙班四組命名為“趙夢桃小組”。
夢桃離開了,但夢桃精神留下了。自此,趙夢桃小組開始了61年的接續奮斗,始終是全國優秀先進班組和紡織戰線的一面旗幟。
鮮艷的旗幟
11月4日深夜,在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車間,萬錠飛轉,銀絲如流。車間里高濕高熱高噪聲,但紡織女工干得熱火朝天。
“我進廠時和夢桃年紀一樣,也是個小姑娘!”趙夢桃小組第14任組長王丹說,追尋夢桃的足跡,她已成長為陜西省紡織行業操作標兵。
9月剛參加完省上的技能比賽,11月又要備戰全國紡織行業大賽,理論學習、實操訓練……王丹每天忙得團團轉,仍不忘抽出時間幫助姐妹們提升技術水平。
“大家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都想爭取機會代表陜西參賽。我們互幫互助,不讓一個姐妹掉隊。”王丹說,“夢桃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旗幟。”
時光荏苒,夢桃精神始終熠熠生輝,這背后是一代代組員長期的堅守和付出。小組命名以來,先后榮獲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小組歷任組長中,11人被授予全國或省部級勞動模范。
如今的趙夢桃小組,成員18人,平均年齡36歲,負責40臺德國進口青澤細紗機的生產任務,主要生產精梳高支紗線等,日產量7噸,占輪班產量的70%以上。
“技術過硬、責任過硬、協作過硬是趙夢桃小組創新發展的核心。”王丹說。近年來,趙夢桃小組圍繞“舉旗要有新思路,繼承要有新內涵,管理要有新方法,先進要有新貢獻”的發展理念,全面開展質量管理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精益求精”的夢桃精神質量管理模式。
通過這種模式,趙夢桃小組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在此基礎上,小組獨創的集細紗值車、落紗、換紗于一體的“三位一體”創新操作法,還榮獲陜西省職工先進工作法。
精神的傳承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11月4日早晨,風輪小學傳出讀書聲。“趙夢桃班”三年級(1)班的孩子正在早讀。
在風輪小學,隨處可見夢桃精神的印記。班級公約、讀書角、文化角、黑板文化墻上,都有“夢桃精神代代相傳”的標語。
風輪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李梅介紹,2011年,在教育部開展的“以‘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命名中小學班集體”活動中,學校2008屆(1)班被命名為“趙夢桃班”。此后,這個傳統延續下來,學校每學期都會評選3個綜合素質優秀的“趙夢桃班”。
“在榜樣力量的帶動下,學校還開展了夢桃式好黨員、夢桃式好老師、夢桃式好學生等評價活動。”李梅說,“我們要在工作上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精益求精,爭做新時代的最美奮斗者,把夢桃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如今,夢桃精神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標桿。
11月5日下午,咸陽市趙夢桃勞模志愿者服務隊在西安市碑林區青少年服務中心開展圖書捐贈活動。
“我們服務隊于去年3月成立以來,發揮勞模群體力量,每月開展服務活動,去養老院、兒童福利院、鄉村學校送溫暖、送服務,已經幫扶上千人。”趙夢桃勞模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劉美玲說,“服務隊的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夢桃精神。”
全國勞模、趙夢桃小組第9任組長徐保鳳,第13任組長何菲,第14任組長王丹,到縣區、機關、企業、校園作“夢桃精神”報告宣講30多場次,受眾達2萬余人;省級勞模、咸陽市秦都區鑫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武軍社一次性向咸陽市中心醫院義捐時令蔬菜6噸;省級勞模、咸陽市實驗理發店理發師鄭永嵐每次參加團隊活動,都會攜帶理發工具為職工群眾義剪……
夢桃從未離開。放眼望去,三秦大地上還有千萬個“趙夢桃”正默默奉獻。
(記者 琚鵬飛 張樂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