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省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之四。報告指出,陜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環境持續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僅7.99億元,1978年增加到36.27億元,是1949年的4.5倍。改革開放后,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1985年總產值達到79.58億元。隨后,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于2007年、2011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突破千億、兩千億、三千億、四千億元大關。2023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24.91億元,增加值2796.51億元,是1945年的591.4倍,年均增長8.9%。
糧食生產躍上新臺階。1949年,陜西糧食產量僅329萬噸,1978年達到800萬噸,1984年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達到1023.50萬噸,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跨上新臺階,實現了糧食自給有余。2008年以來,糧食生產步入高產穩增期,產量基本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2023年,全省糧食產量1323.66萬噸,比1949年增長3倍,年均增長1.9%。
75年來,陜西注重持續改善農業經濟結構,逐步實現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農業占主導地位優化為農林牧漁和服務業全面均衡發展,農業產值比重由1949年的86.5%降至2023年的73.4%,牧業產值比重由1949年的13.2%增至2023年的18.3%,農林牧漁服務業從無到有,2023年產值比重5.5%。
近年來,陜西重點優化調整8條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不斷做大做強“土特產”文章,聚力打造蘋果、蔬菜、茶葉、畜禽肉類、中藥材5個千億級產業鏈,乳制品、食用菌2個500億級產業鏈,獼猴桃300億級產業鏈。2023年,全省園林水果產量2092.54萬噸,位居全國第二,特別是蘋果種植面積922.92萬畝,產量1375.12萬噸,均居全國第一,延安蘋果第七次登上太空,洛川蘋果品牌價值居全國同類品牌首位;全省蔬菜產量2151.2萬噸,產量位居西北第一。
農民收入增加,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23年的16421.94元,增長了122倍,年均增長11.3%。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489.73元,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