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擁有180萬常住人口的西安市未央區,聚焦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弱項和民生難點、痛點問題,在工作中“多想一步”“多干一點”,搶在基層矛盾、隱患暴露前進行處置。通過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滿盤沙”的多元力量匯成“一盤棋”,未央區以“四鏈合一”和“多網融合”共同發力,基本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3月16日8時許,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張店村,一架無人機準時起飛,開始了新一天的空中巡查。
村口,55歲的張店村物業服務隊負責人訾保證一邊熟練操作無人機,一邊緊盯屏幕:無人機飛越村莊,全村的實時畫面盡收眼底。
如今的張店村,道路整潔,車輛停放有序,不寬的村道上人來人往,秩序井然。然而,就在一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道路逼仄,“野蠻生長”。
2022年8月,聚焦安全、消防、環境等領域突出隱患和問題,未央區在全區38個城中村集中開展專項整治。正是這股東風,讓這個“沉默”多年的城中村,迎來了一場現代化“巨變”。
其背后,正是未央區聚焦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弱項和民生難點、痛點問題,提升治理效能的不斷探索。
長樂為鵠,長治為基。
近年來,未央區大力推進治理力量前移,不斷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以專項治理打底,以長效管理固基,以綜合施策增效,用基層“微治理”撬動社會“大民生”,解鎖了“長樂未央”的幸福密碼。
多想一步
——從“住有所居”到“宜居優居”
發現車輛違停、雜物亂堆亂放、違規張貼廣告,怎么辦?
9時許,正值張店村便民市場“早高峰”。本來就不太寬敞的村道被一輛違停的汽車占去了大半。
拎著大袋小袋走出市場的村民張建平,隨手拍下照片,將車輛信息和定位發到了張店村物業服務群。
很快,在附近巡邏的工作人員抵達現場,通過智能車輛管理系統聯系上車主。幾分鐘后,違停車輛駛離。
張店村地處漢長安城遺址區邊緣,有村民1800余人、流動人口3400余人,過去一直是未央區基層治理的“老大難”。
“處于遺址區范圍的城中村大都發展受限,基層治理難點眾多。”未央區委社會治理辦主任劉雪慧說。
2022年8月,未央區發布城中村整治實施方案,通過政府獎補等方式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調動廣大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就在想,怎么樣把城中村從過去的無序膨脹,變成可控、可持續的良性運轉。”張店村黨總支副書記李鑫說,經過跟上級部門多次溝通,2023年1月,張店村招募20余名村民組建物業服務隊,把物業服務理念“搬”到了城中村。
一開始,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不需要”:“過去幾十年都這樣過來了,干嗎折騰?!”“農村就是農村,小區那一套不好使!”
但訾保證和同事們不服氣:“能成不能成咱得試試才知道!”
物業服務隊成立第二天,訾保證就和同事們忙了起來:拆除違建,整治違停,打掃衛生,劃停車位,還在村口安裝智能車輛管理系統……很快,村里環境不臟了,秩序也不亂了。那些最初不理解、不支持的村民,開始主動參與維護村里的秩序,有的還提出加入物業服務隊當志愿者。
“‘物業模式’在村里落地,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讓村‘兩委’能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做好基層治理。”李鑫說。
未央區把全面推進城中村整治作為增強城市活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抓手,加強城中村基層黨建,筑牢基層治理根基。
未央區委書記劉國榮認為,無論是城中村還是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核心不過三個——誰來治?治什么?怎么治?
“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劉國榮說,針對不同的村情,未央區提出了“一村一策”的整治方案,解決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確保公共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歸根結底,無非是我們多想了一步,搶在基層矛盾、隱患暴露之前進行了處置。”劉國榮說。
效果立竿見影。
以“治亂、補短、提升、收回、增收”為整治重點,未央區在全區38個村開展集中整治,補齊配套短板、改善人居環境,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截至目前,未央區收回低效利用、低價出租土地3206畝,通過“一地一價”重新定價,實現村集體增收3500萬元、村民增收2340萬元。
多干一點
——從“滿盤沙”到“一盤棋”
在城中村升級的同時,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也在“迭代”。
從“顏值”到內涵,34歲的奇星御園小區居民李寶俊感覺自己正見證著小區的“重生”。
“以前,暖氣溫度不夠、屋頂漏水這樣的問題,物業總是拖拖拉拉不作為。現在,我在業主群里報修后,當天就有人上門處理。”李寶俊說。
奇星御園小區是2009年交付的經濟適用房小區,有住戶1396戶、居民4000余人。多年來,由于居民與物業公司協調不暢等問題,雙方一度“吵翻天”,不少居民以拒交物業費與物業公司“對抗”。
“一來二去,業主跟物業矛盾激化,盡管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志愿者都有,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寶達理想時光社區黨支部書記杜劍回憶。
2022年6月,未央區多部門聯合發文,推動小區成立業委會,讓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物業公司四方聯動,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同年12月,經過小半年的籌備,奇星御園小區業主委員會成立,原本“劍拔弩張”的關系終于迎來了轉折點。
“不僅物業費繳費率大幅上升,還經常有居民給物業‘點贊’,以前都是不敢想的。”李寶俊感嘆。小小的業委會,激活了基層治理“大能量”。隨著機制不斷健全,過去“滿盤沙”的多元力量匯成“一盤棋”。在業委會的推動下,過去積壓多年的老問題逐一得到解決,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如何增強履職能力?”“業委會工作還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最近,奇星御園小區業委會副主任楊小軍一直在琢磨,計劃在月度聯席會議上和大家探討,通過搭建對話平臺,督促物業履職,解決小區治理的難點、堵點、痛點。
想在前頭,干在前頭,楊小軍越干越有動力,也越來越有底氣。
2020年以來,未央區主動對超大型社區進行拆分合并重組,合理控制社區規模,并設置小區工作站,補齊社區工作力量。目前,未央區已成立業委會174個、物管會271個,破解了一批“無人管”“管不了”“管不好”的治理難題。
“居民在遇到問題時有了‘組織’,基層治理力量更加充實,也為治理效能提升打下了基礎。”未央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董棟說。
更細一些
——從“單兵作戰”到“握指成拳”
國字臉、“黑”皮膚,腰桿筆直,走路“帶風”……16時許,未央區徐家灣街道河址西社區,正在巡查的民警趙耀,一路不停地和“熟人”打著招呼。
“過去大多時候他只是貼在公告欄里的‘片警’,現在可是我們身邊的‘守護神’!”社區商戶陳林茂告訴記者。
說起上次險些遭遇網絡詐騙的經歷,陳林茂仍心有余悸。
2023年12月1日,陳林茂加入了一個兼職刷單的微信群,正興致勃勃地和隔壁幾家商戶討論群里的刷單技巧,準備充錢“大賺一筆”。巡查的趙耀和治安協理員碰巧聽見,當場揭穿了騙局。
“要不是趙警官,我們就把錢轉過去了!”陳林茂說。
得益于未央區“1+2+N”警社共治模式,身穿制服的民警和身著深藍色馬甲的治安協理員,如今是河址西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居民心中移動的“安全堡壘”。
社區的暖心警務會客廳,每天人來人往,民警、治安協理員和居民在這里“拉家常”“交朋友”。
“化解鄰里矛盾糾紛,了解居民訴求和建議,他們有‘十八般武藝’。大家隨時都能找到人、解決事。”陳林茂說。
對于擁有180萬常住人口的未央區而言,全方位深化警社共治、匯聚更多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正是長期保持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
2023年以來,未央區在“區級總網格—街道大網格—社區中網格—小區小網格—樓棟微網格”五級網格管理體系基礎上,在每個社區組建一支由1名民警、2名輔警、N名治安協理員構成的工作隊,提高群眾“家門口”的見警率。
“警力下沉、警社共治,壯大了基層治理力量。群眾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突發緊急情況,各方力量都能快速響應。”未央區副區長、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局長王衛說。
不僅如此,未央區在全省率先創新實行派出所所長兼任街道黨工委委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兩委會”委員,以法治力量為精細化基層治理護航。目前,未央區233名民警、454名輔警下沉全區326個社區,直接服務社區(村)的工作人員超過1.5萬人。
去年5月,依托區委黨校,未央區成立全國首家基層工作力量培訓基地,將全部基層工作力量納入培訓范圍。從“單兵作戰”到“握指成拳”,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未央區生根發芽。
“‘當下治’是為了‘長久立’。我們將繼續加大統籌力度,延伸社區工作鏈、網格服務鏈、警民共建鏈、居民自治鏈,以精細化、機制化、長效化治理體系,不斷滿足群眾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讓群眾切切實實享受‘長樂未央’的幸福。”劉國榮說。
(記者 劉印 付玉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