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對咸陽沙河古橋遺址進行了新一輪考古發掘,發現了17根秦漢時期橋樁及一處用于保護河岸的“埽岸”遺跡。
沙河古橋遺址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的沙河古河道內。這一遺址發現于20世紀80年代,在1989年結束的第一輪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秦漢時期一號橋和隋唐時期二號橋兩處遺址。為確定橋體長度、河岸寬度等問題,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0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這一遺址再次進行了考古發掘。
這是咸陽沙河古橋遺址保護棚及周邊地貌。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此發掘項目的現場負責人陳愛東介紹,考古人員在古橋遺址一號橋保護大棚南北兩端新發現木質橋樁3排共17根,與保護大棚內橋樁方向基本一致,同時發現的“埽岸”遺跡則進一步確定了一號橋的長度及范圍。
“埽”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構件,是用薪柴、竹木等軟料夾以土石制成,若干“埽”用繩、木樁聯系起來用以保護河岸就是“埽岸”。在此次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探方內分布有用竹席包裹的塊狀淤泥,判斷其為用于護岸的“埽體”。其平面為一塊塊淤泥,在淤泥底部可見明顯的竹條編織包裹痕跡。推測當年是將淤泥處理后置于竹筐內,層層交錯壘疊,形成“埽岸”。此外,這次考古發掘中還發現鐵器3件、鹿角2件。
這是此次考古發現的部分遺跡。
陳愛東表示,通過對本次發掘中包裹淤泥層的編織物等6件樣品進行測年,可知沙河古橋一號橋的建造年代為秦漢時期,推測其功能可能是為滿足帝王游獵、行幸的交通需求而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