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這樣形容西安,“走在長安城里,腳下隨便踢的一塊磚頭可能就是秦磚漢瓦”,話雖然有幾分夸張,卻也說明了西安文物的豐富。文物是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幸存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件文物承載的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處文化遺產(chǎn)都包含著中華文化傳承的密碼。多年來,西安的文藝工作者將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作為資源寶庫,打造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舞臺藝術作品,讓活起來的文物和這座古老的城一起熠熠生輝。
一臺活躍了三十多年的旅游演出,把西安故事講到了國外
1988年,還沒有旅游演出這個概念時,西安南稍門外的唐樂宮就推出了唐樂舞,樂曲高亢悠揚,動作舒展流暢,服飾華麗多姿,展現(xiàn)了盛唐氣象,從而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更成為外國游客來到西安必須觀看的演出。2016年,陜旅集團將唐樂舞升級為大型唐宮樂舞《大唐女皇》,2019年5月又對故事情節(jié)、舞蹈音樂重新編排升級。全劇以一代女皇武則天從選侍入宮至登基稱帝期間的歷史故事為背景,形象地重現(xiàn)了大唐王朝的快速崛起、國泰民安的景象,同時也展現(xiàn)了血染沙場的戰(zhàn)馬嘶鳴與后宮爭寵的步步驚心,將女皇武則天的一生藝術化地展現(xiàn)在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里。
《大唐女皇》演出現(xiàn)場 西安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尚洪濤 攝
《大唐女皇》藝術總監(jiān)錢貝妮告訴記者,為了高度還原唐代的樂舞藝術,全劇均取材于唐代壁畫和史料記載,在濃縮樂舞藝術精髓的基礎上,融匯古樂演奏、詩歌吟唱等多種形式,還保留了古典樂團現(xiàn)場伴奏和仿唐排簫獨奏,全方位再現(xiàn)了盛唐時期宮廷樂隊的風采。
錢貝妮透露,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的壁畫中都有大量的唐代樂舞的內容,“不過無論是壁畫,還是唐俑,都是靜態(tài)的,比如一個云手扶額的動作看上去很美,但卻是最后的定格動作,這就需要舞蹈編排者根據(jù)今人的想象力,將其延伸開來。我們的舞蹈動作多取材于唐代壁畫和唐代文物,吸取了其中的精華,不是從單一某幅壁畫或者某個文物上來的靈感。”看過《大唐女皇》的人,都會被富麗堂皇的場面所震撼,而演出場地周圍也都裝飾有唐代壁畫,一進入就會瞬間被帶入千年之前,真正做到沉浸其中。錢貝妮說不單舞蹈動作,服裝、化妝上也會從壁畫、唐俑中吸取靈感,如唐代淺粉敷面,會比較白,腮紅也會比較重,他們在化妝中會有所靠近,但結合了今人的審美,保留的是唐代的精華,包括花鈿、面眼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唐女皇》中有一個場景,結合3D裸眼技術,呈現(xiàn)了唐代仕女圖的即視感,很多觀眾盛贊,這真正讓仕女圖“活”了起來。錢貝妮坦言:“雖然我們是在壁畫、文物中尋找的靈感,但對于很多普通觀眾來說,他們是先看了我們的舞劇,才會在見到唐代的文物中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甚至有人看完舞劇去尋找壁畫和文物。所以在我眼中,沒有先后之分,讓更多人看完這臺舞劇后,知道腳下這片土地有著厚重的文化,這里有著豐富的文物,這里的文物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至今依然在默默講述著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這就足夠了。我很自豪,截至2021年3月《大唐女皇》已累計演出10400多場,接待世界各國元首及國際名人百余位,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120萬,我們讓文物活了起來,向世界講述了西安的故事。”
一曲舞盡長安相思意,讓游客真正感受到唐代的樂呵
月初升起,彩燈迷離,大唐不夜城迎來了一天中最繁華的時段,各色演出依次上演:李白對月斗酒詩百篇,吟誦著千年的詩篇;不倒翁小姐姐身著錦繡華服,隨著音符優(yōu)美律動,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還有衣著華貴的唐裝仕女,在如水月色與唐代樂聲中翩然舞動,還原出千年前的長安百景,而這個藝術演出就叫《樂舞長安》,最初的靈感就是珍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樂舞長安》演出現(xiàn)場。 西安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尚洪濤 攝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1959年在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駱駝昂首直立于長方形座上,張口嘶鳴狀。駝背鋪有帶花邊圓形墊子,其上搭一平臺,用刻花毯子覆蓋,其上有七個男樂俑盤腿朝外坐于平臺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簫、拍板、箜篌、笛、蕭正在演奏,中間立一體態(tài)豐腴載歌載舞的女子。造型新穎,器形碩大,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艷麗,被譽為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大唐不夜城的藝術家們,將這個以駱駝載樂俑為原型,編創(chuàng)了藝術演出《樂舞長安》。4位樂師站于駱駝四周,隨著歡快的音樂手拿著各自的樂器,邊轉圈邊演奏。駱駝上的舞女則跟隨音樂進行舞蹈表演,以此使得“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整件作品生動鮮活地再現(xiàn),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
《樂舞長安》編導告訴記者,“駱駝載樂俑給了我們靈感,雖然不是百分百復刻,但我們這個演出還是想表現(xiàn)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回樂團,有主唱、有伴奏,駱駝背上放置一個平臺,平臺上唱歌的女子,梳著唐朝婦女典型的發(fā)型,身穿高束腰的長裙,線條流暢,頭向上揚,詮釋了唐朝女性的神態(tài)優(yōu)雅、自信。展示了盛唐的音樂、歌舞、服飾與文化交流,展現(xiàn)絲綢之路上商貿(mào)、文化、音樂等領域的興盛與交流場景。”
通過對文物色彩及人物造型復原進行創(chuàng)新演藝,將唐三彩的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艷麗復原展示,同時融合音樂及舞蹈,將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復原、展示與傳播。藝術家們說,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為研究唐代雕塑藝術、音樂舞蹈、人物如實提供了寶貴資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藝術、制作工藝發(fā)達昌盛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的交流與融合,而《樂舞長安》在大唐不夜城演出,不但向更多市民游客展示了唐三彩這一國之瑰寶,也讓文物變得立體起來,“一曲舞盡長安相思意,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定格了這樣一個歷史瞬間:一個唐代樂團,七名男子手持各色樂器,認真演奏;一名女子踏樂起舞,舞臺就在一只駱駝的背上;笙、簫、排簫、拍板、琵琶、箜篌和橫笛,雅樂、散樂與胡樂,方寸之間的表演微縮整個大唐樂舞……我們把這個場景還原下來,讓文物從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用動態(tài)表演講述唐代究竟有多樂呵,文物真正活了起來,游客也能真正夢回大唐。”
從《傳絲公主》到《夢長安》,西安藝術家一直在努力
作為一個文化古都,讓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真正活起來的例子不勝枚舉。
2016年,西安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打造的原創(chuàng)舞劇《傳絲公主》登陸中國國家大劇院,引發(fā)了各方關注和強烈反響。這臺舞劇以唐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瞿薩但那·麻射僧伽藍及蠶種的傳入》和現(xiàn)存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唐代木版畫《傳絲公主》為史料依據(jù),以唐代公主李寧兒與拂菻國王子小波多力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了兩個人克服種種磨難,公主終將桑樹和蠶種帶入拂菻國,將中國絲綢傳播到世界的故事。整臺舞劇,主創(chuàng)們從古典詩詞和繪畫中尋找靈感,借用其意境演繹舞蹈,比如用李白的“醉入胡姬酒肆中”演繹《胡姬舞》 ,取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的畫意演繹《簪花舞》 ,取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演繹《搗練舞》 ,取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演繹《西涼武舞》 ,從細微處融入唐詩、唐畫、唐俑等唐代文化元素。而為主要角色設計的獨人舞、雙人舞和三人舞,以及為表現(xiàn)西市風情、桑園春色、梨園樂舞等設計的情景舞段,都有鮮明的唐文化特征。
《如夢長安》演出現(xiàn)場。西安報業(yè)全媒體 記者 尚洪濤 攝
無獨有偶,西安城墻盛唐禮儀文化主題演出《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 也是從詩歌、典籍、壁畫中尋覓了很多靈感。如舞蹈《春江花月夜》就沒有在“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中止步,倒是讓人看到了周昉筆下的《簪花仕女圖》,看到了“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詩意,也看到了世間百態(tài)、鮮活生動,如一幅唐代社會市井生活的豐富圖景。西安曲江城墻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蘇寧告訴記者:“唐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燦若星辰的時代,我們以盛唐禮儀為切入點,以一場恢宏儒雅的入城迎賓儀式,展現(xiàn)古都西安的文化形象。西安城墻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儀式上使用的道具、服裝、音樂、舞蹈等,基本上都是參照文獻及考古資料來模仿唐風,體現(xiàn)大唐盛世特色。融進了西安城墻守護團隊和創(chuàng)意策劃團隊共同的心血和汗水。我們遵循守護歷史責任、踐行文化使命的宗旨,用辛勤的勞作和藝術的創(chuàng)造,努力維護好‘文化國門’豪邁形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將文物轉為實景演出,將典籍詩歌用歌舞呈現(xiàn)出來,將壁畫中的舞蹈動作復原,再現(xiàn)盛唐繁華……文物,記錄過去,映照當下,啟迪未來。文物所承載的中華文化精神,始終在滋養(yǎng)著我們。西安藝術家以文物為資源,挖掘文物價值,講好西安故事,也是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讓文脈永續(xù)傳承,永無止境。
西安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張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