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出席黨的二十大的陜西代表王友民、何菲、常亞瓊、張蓮蓮、路生梅、王照輝(左起)在住地交流履職感想。代表們一致表示,將堅決扛起政治責任,以飽滿的熱情認真履行好神圣職責。 記者 母家亮攝
時光,因非凡而難忘;征程,因奮斗而精彩。
過去的5年,是陜西發展中極不平凡的5年。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實現了與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好疫情防控等各方面,經歷了新奮斗,見證了新成效,擁有了新收獲。
連日來,出席黨的二十大的陜西代表,在回顧5年經歷中回顧新征程,在期待盛會中點贊新時代。大家表示,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陜西正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牢記囑托,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22日在西安交大考察時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黨的二十大代表、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說:“學校黨委堅持對標對表、不折不扣做好貫徹落實,建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機制,推動在實踐中深刻認識‘西遷精神’,在實踐中真正體現‘聽黨話’‘跟黨走’,在知行合一中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
盧建軍認為,我們要從“西遷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繼續激發“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精神,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融入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積極承擔國家戰略重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注重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培養創新人才,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西部科技創新港總窗口,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發動機”。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努力將其打造成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窗口、總源頭和總引擎。
黨的二十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孫科介紹,秦創原啟動建設一年多來,在加速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截至目前,總窗口累計引入孵化器28個、專業服務機構70個、金融機構65個,設立基金總規模超過100億元,新增科技型企業1329家,其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314家。去年,陜西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速均超過30%,秦創原建設帶動創新驅動發展正在做強成勢。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5年來,陜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科技創新實力持續增強,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陜西,“陜西智造”日益成為陜西新名片。
企業是創新主體。陜汽控股就是秦創原的積極參與者和創新的積極踐行者。去年10月,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陜汽控股成立了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完成了氫燃料牽引車、換電自卸車、純電動鋼廠車等多款重點產品開發,展示出強勁生命力。
“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推動陜汽發展向產業鏈高端邁進。”黨的二十大代表、陜汽控股黨委書記袁宏明說。
全面小康,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安康市曾是陜西省脫貧攻堅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主戰場。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2017年,安康借助蘇陜扶貧協作機遇,結合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就業門檻低、人數多的特點,積極招引和培育發展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既幫助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持續穩定增收,又逐漸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完整產業鏈。
“目前,安康正大力推動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擴量提質,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黨的二十大代表、安康市委書記武文罡表示,“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初心,也是我們不懈奮斗的目標。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人民群眾一定會迎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面小康,已經實現。5年來,三秦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文化自信,用好資源展現新時代風采
文化陜西,魅力無窮,光彩無限。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文藝界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記“發掘和用好豐富文化資源”的重要指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三秦大地賡續發展、傳承升華。
黨的二十大代表、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惠敏莉說,過去幾年,陜西文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績新亮點。秦腔走進基層、走進青年群體,使大家對這門古老的藝術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參與。易俗社文化街區的改造,秦腔及各類型抗疫原創作品的廣泛傳播,彰顯了秦腔在當代的獨特價值。全國首個戲曲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的制定出臺,為我們發揚光大秦腔藝術提供了新的機遇。
“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持之以恒發掘獨特的文化資源稟賦,承擔重大題材任務,創作更好的文藝作品,衷心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偉大時代。”惠敏莉說,“作為二十大代表,我將始終一心向黨、忠實履職盡責,努力做到‘古調新彈’,彈好時代的節奏,彈響時代的強音。”(記者 張鑫 劉居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