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古往今來,許多成就斐然的科學家,他們的事業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時的興趣,沿著興趣的指引走下去,最終開拓出成功的路徑。”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說,當前,科技素養已成為未來國際人才競爭的核心,加快青少年科學興趣、科技素養的培養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而科學啟蒙則對孩子科學興趣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提出,“開展英才計劃、少年科學院、青少年科學俱樂部等工作,探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
何為“少年科學院”?韓寶生介紹,就是基于創客教育、STEM教育及OBE教育理念,以“材料世界模塊STEM項目”為基礎,整合學校科學課、信息技術課、人工智能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目標,融合校本課程,6大學科領域、30余個主題模塊、200余個探究體驗項目,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聯結到基于真實情境的第二學習空間,在當前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教育政策背景下,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課后服務。
“學生下午放學后就可以到那里去做實驗,有老師進行輔導。不再是課本上很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實的動手實驗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學習,把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生動。”韓寶生建議,應整合學校科學課、信息技術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目標,融合校本課程,將學生的學習聯結到基于真實情境的第二學習空間,“將科學家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入課堂,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課后服務,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在設計中學習,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和喜悅。可設立“少年科學院”試點區域或試點學校,聚焦學生以科學素養為核心的綜合發展能力培養,重構基于真實情境的跨學科探究性學習新生態,延展學校教育,服務學習,促進學習深度發生,讓“少年科學院”成為引領和服務區域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
“少年科學院”課程如何設置?韓寶生認為,可整合人工智能教育、財經素養教育、STEM教育、計算機編程等,通過“動手做”“實驗”“探究”“設計”“創作”“反思”等實踐活動,“體驗”“體悟”“體認”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能和科學方法的“內在依存性”,通過“設計制作”和“作品外化”的“迭代學習”,提升科學探究和科技創新綜合技能,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和持續學習的動力,播撒培育科學種子。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