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張涵博)兩年前,廣州某大學大四學生小雯(化名)在畢業之際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做選調生,回家鄉,到基層一線工作。
“我的同學中選擇到基層工作的并不多,大部分選擇留在大城市。畢竟大城市有許多新鮮事物,不像小地方,每天一出門就能遇到熟人。”畢業至今,小雯已在安康市漢濱區某鄉鎮工作了兩年。前段時間,安康市連續出現多輪強降雨,防汛期間沒有假期,小雯一個月沒有休息。她說:“基層工作讓我有了更多充實感。”
高校畢業生“下不去、留不住、干不長”,是制約基層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小雯說,自己身邊也有一些像她一樣的大學生,好多人在基層工作一兩年后就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離開。如何讓基層留住人才,小雯建議提高基層干部待遇,切實落實好工作補貼、交通補貼等政策;針對鄉鎮干部特別是外地干部,加大廉租房保障力度,充分調動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當前,我省缺乏為基層留住高校畢業生人才的長效機制。”省政協委員付建成調研后認為,應加大基層崗位人才培養和激勵力度,在實施人才選拔和資助項目時,要注重向在農村基層、城鄉社區就業的大學生傾斜,特別是任職于偏遠農村、在社區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大學生,可優先選拔為鄉鎮、社區干部。此外,各級人社、教育部門要著力解決基層干部在住房、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讓城鄉社區和農村基層工作更有吸引力。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10月21日,在西安市雁塔區西延路社區加班加點開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的社區主任宗策說,隨著社會治理不斷向基層下沉,社區被賦予的職能越來越多,對社區工作者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需要有專業背景的年輕人為社區治理注入“新鮮血液”。但是,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選擇時,往往很少選擇基層社區,即使進入社區工作,一段時間后也會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
經過與多位社區工作者溝通交流,宗策說:“社區工作者薪酬太低,職務晉升途徑有限,加之高校畢業生對社區工作不了解,這都是問題根源。”
為破解社區工作的瓶頸,2020年,西安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綜合考慮社區工作者崗位、社區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專業水平等因素,建立“三崗十八級”等級績效薪酬制度,薪酬待遇隨著崗位、社區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和相關專業水平變化等進行相應調整。
“對于通過招考進入社區的大學生來說,工資提升幅度并不大,工資水平存在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因此入職意愿較低。”宗策補充說,社區工作者以女性居多,從目前發展趨勢看,社區工作量越來越大,“996”甚至“5+2”的工作狀況已是常態。在薪酬無法與工作量相匹配,又不能兼顧家庭時,許多女性社區工作者往往會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權衡后選擇離職。
“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服務需求、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大,但這兩個領域的崗位還存在編制、薪酬待遇等政策吸引力不強,與畢業生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在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此前召開的“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研討交流會上,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劉鵬程表示。
如何破解這些問題?劉鵬程建議,要加大力度開發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見習崗位,圍繞教育、醫療、社會治理、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積極開發縣級以下就業見習崗位,建立基層各層級為就業見習崗位補貼機制,吸引畢業生到基層鍛煉,促進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加大畢業生基層就業典型案例的宣傳報道,引導畢業生理性認識就業形勢,積極調整就業預期,樹立從基層干起、從小事做起的就業價值取向。
此外,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朱征南也建議,要加大基層就業項目的推進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規模,對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計劃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可按有關規定進行專項招聘。與此同時,制定定向招錄政策,每年拿出20%左右的職位,專門招收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各類服務基層項目服務人員,引導高校畢業生扎根基層。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