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為我國糧食安全,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杰出貢獻
如今袁老走了,人民會銘記他的功勛
把功勛寫在大地上
為讓國人吃飽飯,讓更多人遠離饑餓,從未停下過腳步
如今袁老走了,他的『兩個夢』必將照進現實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人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里的知識,錢夠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
縮影
長沙市民送別袁隆平
湖南長沙,5月22日16時許,靈車緩緩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冒雨前來送行的市民。司機停下車輛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悲慟高呼:“袁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應家屬要求,運送袁老遺體的車駛向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讓袁老最后再看看他畢生鐘愛的“雜交稻”,回到育種實驗室再看一看……送送他,大家圍著靈車泣不成聲…… 據新華社
解夢
“禾下乘涼夢”是他的心愿
袁隆平做過兩個夢。其中一個叫“禾下乘涼夢”。這個夢的名字,是他特意命名的。細節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個描述是:我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后來他把這寫進了一首歌《我有一個夢》:“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這首歌在央視一套“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中演繹。 綜合央視等
一稻濟天下、肝膽兩昆侖。
此刻風吹麥浪,一日三餐,家家戶戶,米香彌漫。您的“禾下乘涼夢”必將實現!
——致國士無雙
5月22日,湖南長沙,細雨凄迷,哀傷的情緒彌漫在城市上空。盡管醫院全力救治,盡管家人在床邊唱著他喜歡的《紅梅花兒開》等歌曲,期盼他能夠睜開雙眼,但最終還是沒能迎來奇跡。
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生平
●1930年9月7日
出生于北京,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
●1949年-1950年
就讀重慶北倍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
●1949年-1953年
在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農作物專業學習
●1950年-1953年
院系調整并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袁隆平續讀3年至畢業
●1951年
在西南農學院報名參加空軍,體檢、政審合格,后因在校大學生更需參加經濟建設,而未入伍,繼續留校學習
●1953年
畢業于西南農學院。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
●1953年8月-1971年1月
任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教員
●1971年-1984年
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研究員,省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成員
●1979年
任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湖南省生物學會理事、湖南省遺傳育種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農學會理事
●1984年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1988年-1995年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
●1991年
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同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
●1995年-2016年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
當選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當選政協十二屆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2020年
由隆平高科出資成立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業有限公司在長沙揭牌,袁隆平任董事長
●2021年5月22日
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送別
袁隆平最后的時光:病危之際,還關心稻子長勢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病房里的橘色燈光下,合上雙眼的袁老遺容安詳平靜,3個兒子給老人家蓋上紅綢毯。
今年3月,91歲高齡的袁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緊急送至當地醫院,4月初轉回長沙接受治療。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護士說28℃。他急了,“這對第三季雜交稻成熟有影響!”
回憶當時的場景,一位醫務人員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體那么不好了,還在時時刻刻關心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
2020年12月,袁老已滿90歲高齡,盡管家人和同事擔憂他的身體狀況,但他還是按往年一樣前往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
剛到三亞,袁老主持召開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攻關目標項目啟動會。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態室主任李建武拍攝的一段視頻里,袁老說:“我們在這個會議上把任務落實下來。”大家齊聲回答說“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袁老每年都會到三亞南繁基地工作三四個月,身體狀況好的時候,他幾乎天天都會到田里,查看每畝穗數、谷粒大小、是否有空殼。 據新華社
追憶
袁隆平:一顆影響世界的種子
“誰來養活中國”
他給出中國人自己的答案
年幼時,袁隆平目睹了一個國家最饑餓、最貧窮的場面,深切體會到糧食的重要性,他在心底許下一個愿望:我要讓大家都吃飽。帶著信念,他頂著全國幾億人的質疑,吞下外國人看笑話的冷漠,躬耕在農田第一線。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做老師,袁隆平最初從事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發現一株稻株籽粒多達230粒,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
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為,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然而袁隆平經過在試驗田不斷選種,在1964年發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時9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于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谷可養活6000多萬人。
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向世界發出,“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超級稻育種計劃。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標相繼完成。
袁隆平團隊一次次刷新世界紀錄,對這一世紀問題給出了中國人自己的答案。
袁隆平將畢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種事業上。“大家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當記者問他會不會害怕那樣的場景再次出現,他堅定回答,“不可能了”!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到了700萬公頃,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以上。在非洲,雜交水稻已經種到了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國家,并在當地不斷創造出高產紀錄,原來每公頃3噸的產量,目前已經刷新到了10.8噸。
袁隆平一段英語致辭
贏得無數網友點贊
2019年,在長沙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89歲的袁隆平獻上了一段英文致辭。致辭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非常愿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這段并不算特別流利的英文致辭,頓時火遍全網,贏得無數點贊。不少人表示,看得出來袁老真的老了,說一句話要停頓一下,然后喘口氣,再繼續。都快90了卻還在忙碌,讓人不由得淚目。
無冕的世界“富豪”
早在十年前,福布斯排行榜顯示袁隆平身價1008億,而袁隆平坦言:不錯,我身價值1008億,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錢嗎?沒有。我現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很滿足了。對金錢我不會揮霍浪費,但該花的還是要花。至于我獲獎得的獎金都放到基金會里邊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塊錢,但我喜歡的還是昨天穿的那件15塊的襯衫,穿著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塊。要說一點名利思想都沒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薄名利,對物質別要求太高。
晉升為“90后梗王”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這位九旬老者,屢屢成為刷屏的網紅。誰能想象到,他看似一本正經,出口竟是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的畫面。年輕時老師評語:自由散漫。當90歲的他面對這個多年前的評語,仍是連連點頭,“對對對,自由散漫。”你以為他是不茍言笑的雜交水稻之父,人家卻是實實在在的“梗王”。
為了讓更多的人遠離饑餓,他從未停下過腳步。如今,袁老走了,這是全人類的損失!謝謝袁老,讓我們不再挨餓,好好活著。
袁老,一路走好! 據央視
袁老金句
禾下乘涼夢
1.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2.榮譽是對我們成績的肯定,但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3.只要是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堅持下去,就會達到光明的彼岸的。
4.人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里的知識,錢夠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
5.成功沒有捷徑。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6.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7.浪費不但可恥更是犯罪。
8.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9.盡管天上有一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處有我的畫像,名字也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但我絕對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我童心未泯,不喜歡古板,不喜歡一本正經。
10.書本和電腦很重要,但是書本和電腦種不出水稻!
11.我是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更有20多歲的肌肉彈性。
陜西故事
袁隆平與漢中大米有段故事
“漢中大米好,我吃過了,有嚼頭”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離世,全國人民悲痛緬懷。漢中市政協副主席、陜西省政協委員朱智勤告訴華商報記者,袁老與陜西漢中大米還有一段故事。
以下是朱智勤的講述
2009年底,我到漢中市種子管理站任站長,為了種出高產優質水稻,我有幸認識了袁隆平院士,并結下了深厚友誼。第一次與袁隆平先生見面是在2013年12月12日,交談中得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袁院士曾到漢中開展雜交水稻推廣工作,袁院士對于漢中市發展優質大米產業給予了肯定,說漢中當年推廣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產量在全國都具有很大影響力。
我們提出將漢中列入全國超級稻工程示范點的想法,袁先生讓以政府名義給研究中心打個報告。后來,漢中市正式成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個、全國16省區81個超級稻示范點之一,開始進行超級稻品種示范。漢中市種子管理站承擔了超級稻品種示范的具體工作。
按照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方案,2014年,漢中種植示范超級稻品種“Y兩優900”共101.3畝,涉及47個農戶。9月秋收,平均畝產758.8公斤,比2013年漢中全市水稻平均畝產高出327.3公斤。生產的稻谷不僅產量高,還具備堊白粒少、堊白度低、品質優等特點,深受人們歡迎。
這標志著袁隆平超級稻在漢中大面積試種成功!同年,漢中在勉縣、南鄭、城固、鎮巴4個縣進行了超級稻品種的試驗觀察。
按照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年示范方案,漢中的示范品種除上年的“Y兩優900”以外,新增加了袁隆平團隊最新研發的集高產與優質為一身的超級稻“超優千號”。兩個品種各示范了100畝。經田間測產,“Y兩優900”和“超優千號”理論畝產分別達到808.5和777.6公斤。
2015年12月2日,全國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總結與計劃工作會在湖南長沙召開。漢中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示范工程示范點之一。會上,我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漢中示范情況,報告了“漢中大米”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消息,并將米樣送給袁院士品評。袁院士看著手中的“漢中大米”樣品,連聲說道:“漢中大米好,漢中大米好。這個米我收下了……”
隨后,袁院士安排工作人員在漢中市西鄉縣堰口鎮許家巷村收購“超優千號”稻谷2000斤運回湖南,加工包裝后分送相關人員品評。
2016年6月23日,我和副站長王海潮在長沙參加2016年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進展情況匯報會,見到了袁隆平院士。袁院士說:“你們那個米的確好得很!我吃過了,有嚼頭!” 華商報記者 任婷
悼念
我們的『神農』回到天上了……
袁爺爺是守著我們吃完午飯才走的,袁爺爺,我沒有浪費食物,我的午飯吃得很干凈,米飯很好吃。
小學課本的故事里又走了一位偉人,應該天堂也需要糧食了吧!
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以后飯都要乖吃完不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袁公千古,稻香綿長。
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
我們不用為了糧食而擔憂,民以食為天,先生給億萬人民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禾下乘涼夢終將會實現的。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