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耕耘在田疇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多次深情呼吁青年一代投身農業,并表示:“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定邊縣就有一群這樣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們奔走在鄉村、田野,為廣大農民群眾送知識,送技術、送政策,致力于改變定邊縣農民靠天吃飯的狀態。
5月28日,定邊縣科技特派員王世東正在紅柳溝鎮水口峁村,為村民指導滲水地膜谷子種植、除草技術。王世東多年來致力于推廣滲水地膜旱作農業的示范研究。他的足跡遍布定邊大地的山山峁峁,溝溝岔岔。
“時值科技工作者日,讓我們更加緬懷袁隆平先生。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辛勤努力,秉承袁隆平先生的遺志,弘揚他的精神,把他對農業的執著與熱愛化作我們平時工作的動力。踐行把科技論文寫在大地上。用我們的辛勤付出,滿足農民所需,同時來報答黨和政府以及群眾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定邊縣科技特派員王世東激情滿懷的說道。
定邊縣地處半干旱地區,很多土地得不到灌溉,雨水少時收成很低甚至絕收。在旱情嚴重的去年,一些田地卻實現了谷子的豐收,秘訣就是滲水地膜。滲水地膜可以將5毫米以下的降水轉化為有效水,過去半干旱地區谷子畝產最多不過500斤,現在最高畝產達1000斤以上。目前在磚井、紅柳溝、楊井等10個鄉鎮推廣滲水地膜旱作農業,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
定邊縣紅柳溝鎮水口峁村村民張富淇說:“從去年一開始,王世東他們首先幫我們訂購種子、地膜。然后,今年天剛一下雨的時候,他帶著播種機就過來了。親自下田地幫我們調試播種機,定種子的數量。谷子種上大概有一個禮拜左右,他又來一次,看看谷子苗起來沒有,發芽沒有。今天他又帶了農藥又過來,給我們指導搭配農藥的濃度。他也希望我們的谷子能產量更高點,種的好點。”
在定邊,還有很多像王世東這樣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們以最熱忱的工作狀態向剛剛過世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達致敬和緬懷之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定邊農業,為定邊發展現代農業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定邊縣白泥井區域農牧獸醫技術推廣站姬詳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對袁老先生最好的緬懷就是傳承他的科學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實現農業現代化提出了目標。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傳承袁老先生的為民服務和科研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服務好農民,為定邊農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葉子 孟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