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靜波 攝
1月25日上午,在陜西大會堂一樓北大廳,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開啟。
省政協委員、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主任李暉接受了媒體群訪。她介紹,我國14歲以下兒童,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7%,而醫療機構兒科醫生不足12萬,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醫生約為0.52人,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1.3人,這反映處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兒科醫生短缺。隨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開,這個問題再次凸顯。
李暉介紹,我省兒科博士畢業生每年只有一到兩名。2015年,國家衛計委在緩解兒科資源短缺問題上出臺新政,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選擇兒科從業人員“降低10分錄取”門檻及兒科醫生轉崗培訓方案的通知,但實施5年來卻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一名兒科醫生培養周期長、執業后處于高難度、高風險、高壓力、低收入的工作環境中,效價比明顯不對等,自身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同時,專科醫院及綜合醫院兒科招聘不同層次人才都陷入困境。她調研發現,兒科醫生短缺主要體現在鄉、鎮醫療單位愿意招錄全科醫生,不愿意招兒科醫生;區、縣醫療單位(二甲、二乙醫院)有兒科設置,但因創造的經濟價值和醫院的內、外、婦產無法相比,故常被醫院取消,或直掛虛名;市級、省級醫療單位(三甲醫院)高層次兒科醫師(博士)尤其短缺。
為此她建議,政府應盡快停止降低入兒科醫生門檻的相關政策,出臺提高兒科醫生待遇的具體規定,加大對優惠政策的落實監管。通過激勵機制提高兒科醫生的職業榮譽感。國家財政要補貼兒科非醫療性項目費用。(記者 唐冰 實習記者 馬少培)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