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寶雞 老有老的“擰勁兒”
一個火車拉來的工業城市如何調整“運行圖”?
創新之于寶雞,是個既迫切又沉重的話題。
長嶺冰箱、寶花空調、雙鷗洗衣機、渭陽摩托車……寶雞,這個始于民族工業西遷、長于“三線”建設的工業城市,曾經創造了無數輝煌。
然而,如此厚實的“家底”,卻并未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隨著對外貿易和東南沿海的加速崛起,寶雞曾經享譽大江南北的老品牌逐漸消失。與此同時,西鳳集團、寶雞機床等過去的“發展財富”也逐漸遇到了轉型問題。
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的“新引擎”靠什么?如何通過創新,調整這個火車拉來的工業城市的“運行圖”?
11月12日下午,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寶雞市3個重點項目現場,看項目、找差距、比質量、促發展。
西鳳酒的“擰勁兒”上來了
一踏進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集團大門,一股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正是這縷“鳳香”,讓西鳳酒享譽全國,與茅臺酒、汾酒、瀘州曲酒并稱“四大名酒”。
然而雖有“四大名酒”的光環,西鳳集團卻是其中唯一未上市的白酒企業。
產能不足、品牌影響力偏弱、市場開拓力度不夠……西鳳酒一直囿于省內,并錯失了2002年起的中國白酒行業發展黃金十年。
跨越百億元銷售臺階,邁入白酒行業第一方陣,截至目前,西鳳距此仍有40億元的差距。
西鳳集團開啟了二次創業:加快實施技改項目(一期),新建3萬立方米儲酒罐群、3萬噸基酒擴能工程、3萬噸制曲技改工程,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工廠改造。與此同時,西鳳現代物流園、萬噸酒海庫等項目同步推進。
在項目施工現場,現代化的制曲樓、智能車間拔地而起。3萬噸基酒擴能工程的3個制酒車間主體框架已經完工,每個車間有2880個窖池,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全國第二的白酒制酒車間;3萬噸基酒擴能工程原定3年的工期縮短至1年,即將竣工投用……多點位同步建設、晝夜24小時施工,西鳳集團跑出了項目建設“加速度”。
“只有邁向高端化,企業才能核裂變,西鳳酒的歷史基因才能傳承下去。” 西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說,公司力爭到明年進入全國百億名酒陣營,“十四五”末西鳳股份完成上市,進入中國白酒第一方陣。
目前,西鳳集團省內精耕與省外拓展并行,建立“自營+經銷+互聯網”三輪驅動營銷體系,確立浙江、江蘇、河南等5個省外重點精耕市場;同時以項目建設為引領,壯大以西鳳酒為龍頭的鳳香型白酒產業集群,支撐寶雞千億煙酒食品產業集群建設。
收好6個行業第一,再出發
金屬碰撞、火花飛濺,16臺巨型天車在廠房里來回穿梭,接力輸送物資……在寶雞高新區中鐵寶橋重載高錳鋼轍叉項目現場,鑄造車間、打磨車間、機加工車間一字排開,實現了一塊廢鋼到一根Ⅱ代高錳鋼轍叉的蛻變。
機加工車間里,一幅幅歷史照片記錄著寶橋的輝煌:國內首組時速250公里客專道岔、350公里高速道岔均率先誕生在寶橋,多項鋼橋梁工程和制造技術為“國內首創”或“世界之最”。
“規模最大、最環保;產品門類最齊全;鑄造技術最先進;機加設備最先進;檢測技術最先進;智能化管理最先進。”中鐵寶橋轍叉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王友生一口氣說出了項目創造的6個行業第一。
不僅如此,國內50%的特大型鋼橋梁、60%的轍叉出自中鐵寶橋。始建于“三線建設”時期的中鐵寶橋,創造了連續42年持續盈利的佳績。
保持旺盛的發展動能,秘訣是什么?
用真金白銀調動科技人才積極性:中鐵寶橋從重獎技術人員專利申報,到提高科技專家津貼標準,再到薪酬與技術項目掛鉤,每年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率達70%以上,先后獲得200余項國家專利,80多項國際國內大獎。
為有效對接外部資源和市場,中鐵寶橋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設立分公司。同時積極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2019年出口合同額同比大增68.1%,產品暢銷北美、南美、歐盟等地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依靠創新。”中鐵寶橋黨委書記、董事長洪軍說,借助參與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高端平臺,倒逼科技創新,加速轉型升級,中鐵寶橋要打造“百年老店”。
給中高端數控機床裝上“寶機芯”
在寶雞機床智能制造生產線,幾十個機器人24小時在崗,完成上下料、測量等工序;
“寶雞云服務平臺”實現機床狀態和生產數據可視化,為用戶設備提供全周期遠程診斷和運維;
數字化車間構建加工設備物聯網,實現生產過程數據透明的車間生產管理流程。
在市場倒逼下,寶雞機床走上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之路,解決了技術服務人員短缺的問題,讓一線工人騰出體力和精力從事技術工作。
創建于1965年的寶雞機床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前列,是我國重要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研發生產基地和智能制造基地,但同時也面臨行業效益下滑、技能人才流失等難題。
18時,記者在車間見到了剛從寶雞機床綜合性能試驗室下班的田浩榮。
田浩榮18歲進廠,帶出的徒弟遍布各個車間工種。他還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但他的“頭銜”只有一個——裝配鉗工。32年來,他始終堅守在生產一線。
“只有耐得住寂寞,潛心搞研發,才能做到行業頂尖。”田浩榮說,機床行業發展需要一批有使命感、有工匠精神的一線技工。目前,寶雞機床骨干技師占工人總人數的比例超過25%,但還需繼續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為企業發展夯實基礎。
據悉,今年寶雞實施了19個機床產業強鏈補鏈、智能化提升項目,總投資4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帶動全市110家機床企業邁上中高端、挺進高精尖,助推龍頭企業秦川集團躍升國內行業首位,寶雞機床中高端數控系統實現進口替代。(記者 王向華 程靖峰)
瞧楊凌 少有少的蓬勃
一座“眾籌”發起的農科城如何走向全球?
楊凌是一座典型的“眾籌”發起的農科城。眾多的國家部委、眾多的科研院所、眾多的海內外力量,精心培育著這粒高質量發展的“金種子”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11月12日,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楊凌示范區,看這粒“金種子”生長的軌跡,感受一座農科城在新發展理念東風的吹拂下蓬勃向上的力量,看項目、找差距、比質量、促發展。
“你接觸的只是工業文明,而不是滿手泥土”
在楊凌,你會吃驚于自己對眾多驚奇的事情感到不吃驚。你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口中品嘗到的人生第一次,數量如此之多,使得你的神經變得不再敏感。
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原本很“土”的農業也變得時尚、好玩。
水、肥、溫、光、氣智能調控,高壓鈉燈精準補光……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青翠欲滴的奶油生菜、生機勃勃的小番茄全部都用著“高配裝備”。
“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智能化設備正應用在現代農業生產的所有環節。”項目運營經理宋旭輝恨不得將所有“高精尖”技術展示一遍,“你接觸的只是工業文明,而不是滿手泥土。”
工業思維,加上智慧的“大腦”,使該園區用最少的勞動力,獲得最大限度的回報。
在智慧農業示范園植物工廠,奶油生菜每年可種植12茬;番茄采用吊掛式無土栽培無限生長型種植技術,可連續采摘9個月。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撒下糧食安全的“金種子”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楊凌當然不會也不該缺位。
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芯片”。楊凌把自己對于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定位于種子的研發與推廣。
“兩年內,楊凌累計13個小麥、玉米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創歷史新高!”11月12日,在觀摩會現場,楊凌示范區負責人擲地有聲。
今年農高會上,“良玉99”“良玉88”等一個個金黃的玉米新品種賺足了“粉絲”。
隨著世界知名種業企業先正達、科迪華先后集聚楊凌,入駐楊凌種子產業園,這里的現代種業產業體系雛形漸具;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著力打造智慧農業千畝育種與品種展示示范基地;陜西省雜交油菜中心、陜西省苗木中心、金棚、榮華、大唐等省內種業企業入區入園發展……“農業硅谷”的內涵不斷豐富。
我已化蝶 與上合共舞
在剛剛閉幕的第27屆楊凌農高會上,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揭牌,狠狠刷了把存在感。
11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召開,再次倡議在農業領域繼續加強合作。
牽手“上合”,已成為楊凌的新使命。現代農業科技在楊凌風頭正勁。
截至2019年,楊凌已面向上合組織國家舉辦農業技術研修班20多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楊凌還通過網課形式,為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名學員進行了遠程培訓。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弗拉基米爾與記者連線。“楊凌的遠程教育項目有很大的教育價值,課程信息非常豐富,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希望楊凌能組織更多課程,幫助我們改進農業技術。”他說。(記者 齊卉)
記者手記
楊凌與寶雞的對話
在中國農業版圖上,尤其在中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楊凌就是農業科技的“代名詞”。
而寶雞,除了聞名天下的西周青銅器外,這座火車拉來的工業城市則是全國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縮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這是新時代新階段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
我們該怎樣奮力擔當、善作善成,持續為高質量發展厚植根基、注入動力?又如何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搶占國內國際創新制高點?帶著這樣的問題,11月12日,全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楊凌示范區和寶雞。
如果把楊凌示范區比作新酒,那它可是“辣味”十足: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小番茄種在營養枕上。一旦土壤養分不足,根據檢測數據,在手機上云操作,肥水會很快得到補充……在智慧化的農業物聯網世界里,這樣的場景讓觀摩者大開眼界。1997年成立至今,這塊只有135平方公里的土地,累計建成涉及小麥新品種培育、果蔬深加工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6個;累計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建成13個農業國際合作平臺……越來越多的現代農業新模式、新科技、新品種從楊凌示范區輻射旱區,推廣全國,走向世界。
而寶雞好比一壺老酒,醇香甘美,滋味悠長:寶雞儀表廠、寶雞橋梁廠等一批在“一五”“三線”建設時期落戶于此的企業,鍛造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歷史。如今,這座老工業城市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爬坡過坎、轉型超越、蓄力崛起,又發生著新的變化:西鳳集團不甘于守著眼前的市場,開啟二次創業,力爭重回中國白酒第一方陣;中鐵寶橋,這個始建于“三線”建設時期的企業,通過持續創新,一舉創下6個行業第一;寶雞機床在市場倒逼下,走上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之路;港珠澳大橋、第一艘核潛艇、神州系列飛船都有寶雞制造的貢獻。
因為創新,寶雞從歷史走向現代,不斷煥發勃勃生機,老酒品出了新滋味。
因為創新,楊凌示范區始終保持年輕心態,積蓄創新創業的優勢和底氣,新酒“釀”出了新氣質。
這是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
只有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才能搶占先機,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
只有向創新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創新要潛力,才能面向更大的市場優化配置資源,把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類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來,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楊凌與寶雞,是我省兩個設區市鄰居,又同是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選手。高質量發展路上無論老少,少有少的蓬勃,老有老的“擰勁兒”。相互鼓勁,彼此借鑒,攜手奔跑,這就是楊凌與寶雞對話的意義所在。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