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勇攀藝術“高峰”,創作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彰顯了陜西文化魅力。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陜北說書的三弦聲和黃河纖夫的身影,將觀眾拉回了幾十年前的黃土高原。由西安話劇院打造的原創話劇《路遙》在西安上演,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感染了現場觀眾。
西安話劇院藝術總監翟衛國:“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路遙》這部戲最能體現這種精神。”
觀眾周琦:“他的作品有著大地的芬芳,有著咱們黃土地的厚重和大氣,也展示了陜西文學的一種精神。更重要是對人生價值的一種奮進和努力,我非常感動。”
最近,在西安易俗社排練廳,演員們正在編排創作大型秦腔現代戲《丹江漢子》,用文藝作品助力脫貧攻堅。
國家一級導演、秦腔現代戲《丹江漢子》導演王群:“在秦嶺深處,以(全國勞模)劉西有為代表的丹江漢子是中國脊梁的縮影。在五六十年代,他們用戰天斗地的精神,讓大家脫貧致富,也正是我們當代所呼喚的一種精神品格。”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文藝創作生產由“高原”向“高峰”邁進。“十三五”期間,陜西優秀戲劇層出不窮,藝術創作碩果累累。歌劇《大漢蘇武》,舞劇《傳絲公主》,陜北民歌《黃河歌謠》,秦腔現代戲《柳河灣的新娘》《大樹西遷》,話劇《麻醉師》等近百部優秀劇目先后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和“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國家大獎。
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劇目是一個劇院的立身之本,這些作品都是講述我們陜西故事、中國故事。把老百姓的奮斗精神傳遞給我們所有的人。”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們始終要圍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創作導向,謳歌時代精神,唱響主旋律,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民心目中永遠扎下深厚的根基。”
“藝術的盛會 人民的節日”,正在寶雞舉行的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上,除了32部參加文華獎評選的作品集中演出外,還有秦腔《李白長安行》、話劇《平凡的世界》等20多部優秀劇目將走遍西安、銅川、渭南等地,豐富群眾的日常文化生活。
現場觀眾:“節目很精彩,把咱們老百姓生活的事情搬上舞臺,特別是演的疫情期間的事情,讓我特別感動,我覺得很好。”
寶雞市藝術劇院院長楊蘭:“在第九屆藝術節上,我們想用我們的舞姿,用我們的聲音和美妙的音樂來為人民謳歌,謳歌這個時代。”
過去的五年,“陜西影視”同樣成績斐然。一大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歲歲年年柿柿紅》等多部陜味十足的影視劇在全國掀起“陜西熱”;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脫貧攻堅、革命歷史題材等重大主題拍攝上映了《長征大會師》《一個都不能少》等多部作品,入選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重要獻禮劇目。
陜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愛民:“這些作品充分地反映了我們“十三五”期間,陜西從經濟、人文 、社會等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電影電視劇為載體,謳歌了我們這個時代陜西人民的精神風貌、精神風采。”
西部電影集團服裝指導劉秦綱:“只有真實去還原生活,再現人物,去體現真善美,歌頌人物的心靈美,才能夠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從高原到高峰,才能夠創作出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影。”
“十三五”以來,我省借助陜西省藝術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重大文化活動,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各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下基層,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戲劇大賽、民歌大賽、鑼鼓大賽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持續加大投入,基本實現了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讓三秦百姓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蔡英 崔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