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區一小區樹立在花壇里的標語。
“垃圾分類是垃圾減量化的根本途徑”,無論填埋、焚燒,抑或是其他無害化處理方式,垃圾分類都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就目前現狀來看,西安垃圾分類施行并不理想。業內人士直言:“西安今年要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是比較難做到的。”
半年鋪設500組智能垃圾分類箱現在卻連工資都發不出
2018年8月,智能垃圾分類平臺“小黃狗”入駐西安,半年多時間就在全市鋪設了500多組回收箱。然而,僅僅9個月多時間,“小黃狗”就面臨停運的困境。
4月17日,記者在大話南門小區看到,該小區5號樓前的 “小黃狗”垃圾箱已經滿了,但并沒有騎手前來收集轉運。記者前往該公司了解得知,目前,全市投放的回收箱已經斷電,總公司前兩日下發了通知,給所有騎手放半月假。至于細節問題,公司負責人稱不方便透露。
“聽說總公司出事了,公司資金已經被凍結,現在員工工資發不出來。”當日,前來公司討薪的一位騎手告訴記者,平時公司要求騎手負責的片區內,滿箱5分鐘內必須清理,“但現在沒錢了,垃圾箱連電都充不上。”
一名從事垃圾處理的業內人士透露,“小黃狗”的困境表面看起來直接導火索是集資,但實際就算沒有這件事,它遲早也會扛不下去。” 據他透露,“小黃狗”一組回收箱成本大概在4萬元左右,按照西安現在的垃圾分類體量,想要實現盈利比較困難。
而事實上,在垃圾分類行業,“小黃狗”的失敗并非孤例。2016年,由西安市房管局與陜西藍聯科技公司攜手打造的首個智能化垃圾分類平臺正式落戶碑林區長樂坊街道東窯坊小區,結果運行不到一年,也因資金問題而停止運轉。
政府欠支持、資金沒保障垃圾分類為啥這么難?
“垃圾分類是一項民生工程,需要政府主導,企業協助引導,全民參與,不能單純依靠企業運作。沒有盈利空間,誰來做都很難達到可持續發展。”西安德潤環境有限公司垃圾分類事業部負責人胡宜貴認為,要推行垃圾分類,政府必須得加大投入。
“寧波一個區每年光給市民發放分類垃圾袋就要花1000多萬,更不要說其他的投入。”他表示,目前不少公司躍躍欲試想要參與垃圾分類業務,但如果沒有政府資金支持,難以實現良性循環。
這一說法得到了西安世園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環境事業部經理劉瑛的高度贊同。作為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浐灞生態區最早是在2016年開始創建垃圾分類試點,該區以浐灞半島社區為試點,積極引入“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打通線上與線下的傳統廢品回收渠道。然而,在經歷了三年的實踐后,不得不面臨轉變發展方向的問題。
“按照最初的設想,注冊用戶達到5萬戶就可以實現營收平衡,但就現在的狀況來看,差距還很大。”劉瑛介紹,目前浐灞垃圾分類覆蓋了4所學校和43個居民小區,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了5萬戶,累計回收可利用垃圾600多噸,但這個數量和預估差距仍然較大。
“公司原設想是把用戶群體瞄準居民家庭,然而經過三年的實踐和發展,我們發現垃圾分類必須是自上而下的。”所以,2019年,公司開始把目標群體轉向機關單位,“我們今年要在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下設的所有機關單位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劉瑛說,如何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是西安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末端處理跟不上,前期分類就是做的無用功,這樣容易使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受挫。”
如何推動西安垃圾分類全覆蓋?
據了解,2017年西安市被列為全國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城市之一,2020年底,住建部將會對試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進行驗收。但就2018年全市的分類工作考核情況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在住建部的幾次季度通報中,西安排名都比較靠后,主要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黨政機關重視不一、資金保障機制不完善、分類設施建設滯后、分類工作氛圍不濃等問題。
西安垃圾分類困局該怎么破?西部網記者從4月8日起多次聯系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多個科室,對方均表示具體情況無法告知。
今年年初,西安市城管系統垃圾分類現場會在閻良召開,該區首批確定了以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四大班子機關為率先試點單位的四個層次12家試點單位,建立從上游垃圾分類、中游垃圾轉運和下游垃圾處理的完善閉環體系,通過源頭分類——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過程管控,初步實現了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而新城區、蓮湖區則通過購買社會服務,陸續在部分社區啟動垃圾分類,由政府出資補貼,公益組織定期走進社區宣講、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收集轉運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這些,或許是西安市落實垃圾分類的好的嘗試。(趙 雪 張 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