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頭,舉辦這樣一次展會,我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打開新局面、鼓勵自由貿易的信號,這也是它(進博會)的獨特意義。”在中國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的博西家用電器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蓋爾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說,博西家用電器集團旗下主要國際品牌之一的博世家電也參加了此次進博會。
作為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為全球各地的眾多企業提供了展示潮流新品和前沿科技的平臺,其中,來自歐洲、日本、韓國的眾多家電企業均攜最新產品亮相上海。
在進博會期間,家電品牌博世、林內和德龍接受了包括《國際金融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這三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多年,它們是中國家電行業變革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帶著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滿腔熱情來到進博會,對于未來中國智能家居的發展,它們更是表達出深度參與的期待。
加快本土化
進博會官網顯示,2016年,中國家電及電子產品進口金額達4128.88億美元。中國消費電子與家電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和定制化的趨勢,國際上的高端家電企業所推出的產品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受青睞。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德龍集團在全球的發展中,中國市場生意所占比例約為5%,德龍在中國42個大中城市有52個授權售后服務站點;博世家電自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經在30多個省級行政區600多個城市建立起銷售和服務網絡;近三年來,中國市場一直是林內除日本市場以外銷售額最高、增長最快的市場。
除了將高端產品引進中國,這三家企業在中國不斷發展、扎根,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對產品進行本土化設計,甚至將生產線搬至中國。
博西家用電器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騰博表示:“我們會先拿一個產品的雛形過來,然后結合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需求,把它進一步完善,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所以,我們在中國更像是一家中國的公司,且有著國際視野。”
林內則秉持著“當地建廠、當地銷售”的原則,按照日本林內的標準在上海建造了生產線,對出廠產品的品質標準也按照日本林內標準來要求,以保證日本和上海生產的產品品質完全一致。
林內不僅在中國建造了生產線,在品牌營銷方面也更加貼近中國消費者。今年林內在熱門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中進行了廣告植入,上海林內有限公司營業本部營銷與商品企劃部部長俞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節目贊助給企業品牌知名度帶來了一定的提升,與湖南衛視進行綜藝節目贊助合作后,有不少消費者到店里就是希望購買《向往的生活》同款熱水器。
中國消費者的熱情讓這些國際企業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日本林內株式會社海外事業本部第二營業部次長田中芳和稱,與部分發達國家萎靡的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可以說充滿了魅力和期待。
“中國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德龍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宗延平向記者表示,隨著進博會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小眾產品正在走進大眾視野,德龍集團也不例外,我們希望通過進博會,將集團優秀的品牌介紹給更多大眾,讓中國的消費者真正體驗消費升級、優質品牌帶來的樂趣。
更適應中國消費者
在進博會上,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詞出現在各大展區和眾多企業中,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家里出現了智能家電,國際家電企業也將對智能生活的未來構想帶到了進博會的舞臺上。
德龍集團在進博會中帶來了能用手機APP操控的全自動咖啡機產品。宗延平表示,智能互聯、全屋互聯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特別是在家電行業,這是未來趨勢。德龍集團早在十多年前就進入了這一研究領域,但德龍產品所倡導的智能,并不是單純的指用APP控制機器,而是讓操控可能性延展,更精細,可選擇性更多。
博世家電展示了包括冰箱、烤箱等搭載“家居互聯”技術的全套產品,現場呈現從備餐、烹飪到餐后清潔的整體廚房解決方案。作為一個開放平臺,“家居互聯”可連接博世家電的全品類家電,融合不同功能和服務,用戶只需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端通過APP簡單操作,即可輕松操控家電,享受各類數字化服務。
林內同樣在多年前開始對智能產品進行嘗試,目前林內已經開始在灶具、采暖系統和熱水器三大產品系列中植入產品的智能化功能。
此次進博會所展示出的科技產品與智能技術,不僅讓這些國際家電企業感受到中國消費者對智能生活的向往,也能夠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對智能產品的接受程度,從而調整在中國的發展策略。
林內表示,通過此次進博會提供的平臺,對當前中國用戶的消費習慣和訴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發現中國一二線市場的整體消費水平和觀念都在往高端方向發展,同時三四線城市也因為經濟發展,消費水平在逐漸提高,激活了市場購買力。
博世家電則通過對比中德兩國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態度,在中國和歐洲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構建家居互聯生態系統。歐騰博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德國,他們更多由產品向服務端去推進整體的服務和解決方案;在中國,則更多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去推進產品,這是兩個相反的推進過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