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律丹暑假期間開了一家面館
黃律丹探索的牛肉面
中午飯點到了,看著店里冷清的場面,媽媽盧濤有些擔憂。
7月23日,女兒黃律丹的小面館試營業剛好一個月,但也是女兒在店里的最后一天。7月24日,她就返回新加坡參加大學畢業典禮,隨后去常青藤名校——美國布朗大學攻讀研究生。
一個月前,22歲的黃律丹執意籌錢30萬元開起了這家小面館。如今,面館生意卻要繼續下去。黃律丹反復叮囑父母,這是她的心血、她的夢想,除非虧空到30萬,否則不能關店。
90后姑娘的小面館
渝北區金開大道的一個商業街上,有一處“別致”的所在,這就是黃律丹的小面館。
深紅色墻底,擺上了很多小女生的擺件——其實是卡通形象的調味罐,遠看以為是一間酒吧。它的名字和圖標LOGO都令人費解——名喚“鍋幾”,LOGO是一只貌似海鷗的東西,旁邊配上一只魚,外面用一個圓和正方形框了起來。
這是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與黃律丹對話:
“為什么叫鍋幾?”
“好聽啊。”
“LOGO的寓意是?”
“這是我4歲時的畫,從中抽取了一部分。選它就是因為好看。”
“就沒有其他內在的含義?”
“呃……如果非要說含義吧,圓和方就代表了中國文化。不是嗎?”
“像一個銅錢。或者是銀行的店招。”
……
黃律丹看起來還有幾分稚氣,但充滿倔強的味道。記者和她的聊天,就這樣“無厘頭”地展開了。
包括她在內,店里總共3名員工。她是老板,也是主廚,偶爾也負責收銀;她的合伙人是表妹,一名剛高中畢業的女生;還有一名50歲左右的阿姨,主要負責清潔。
至于黃律丹的媽媽盧濤、爸爸黃朝一,雖然一有空就在店里幫忙,但只是編外人員。7月23日,是黃律丹的最后一班崗。
鍋幾和其他小面館有諸多不同。比如,盛面的不是碗,而是偌大的生鐵鍋;比如,所有的面都要用高湯來煨,而不加一丁點味精……
“鍋重,而且太燙,不適合快餐式的小面。”
“重慶人喜歡麻辣、口味重,沒有味精,吃起來不過癮。”
“你弄得跟酒吧一樣,陽春白雪的,人家都不敢進門了……”
“你做過市場調查嗎?吃面的人是怎樣一個群體?收入水平怎樣?男的多還是女的多?”
因為理念的不同,媽媽和黃律丹免不了爭執,但從來沒有打敗過女兒。后來,媽媽干脆一波波把親戚朋友請來試吃,并充當自己的援軍,然而這并沒有什么用。
作為一個極具個性的90后,黃律丹和他們的對話,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
從新加坡到重慶的夢想
黃律丹,生于1996年,有著90后的典型特質。
有人說,90后的特點是自信又脆弱、自私而敏感,有很多成年人難以理解的古怪嗜好,叛逆且乖張。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一位韓國教授在演講中,把90后定位為“中國最可怕的一代人”——自由奔放的想法、總是站在科技最前沿、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據說,只有不到50%的韓國、德國、美國的年輕人對未來樂觀,而中國的90后中,有50%以上對未來樂觀——這讓這位韓國教授感到害怕。
事實上,無論怎么定義90后,都不甚準確,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黃律丹就是一個典型的90后。她做的一切,都打著90后的烙印,都在向這個世界宣示90后的與眾不同。
還是說到小面館這個事兒上來。
“動手做美食是一種享受,是用我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對話。”黃律丹說,在新加坡留學時,她曾經管過整個宿舍一周的伙食,大家準備食材,由她掌勺。食物吃進別人的嘴里,換來的是由衷的滿足和自豪。
于是,她萌生了開面館的想法。
有一次,盧濤出差到新加坡,順便看望黃律丹,同行的還有重慶一位餐飲界的大佬。大家自然會聊到餐飲,也聊到了孟非小面館。黃律丹一下來了興趣,“我也要在新加坡開一家。”
“小孩子,好好讀書才是正道。”盧濤連忙打斷了。
但這個夢想,一直深埋在黃律丹心里,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持續地長大,快要開出花來了。
今年6月,黃律丹的本科學業完成,回國休息。開小面館的夢想,又再度排上日程。
“你不是還要出國讀書嗎?”盧濤問。
“我到美國攻讀研究生,選的專業就是創新創業管理。自己動手開一家店面,就是最好的實踐。”黃律丹說。
“店是開起來了,你走了怎么辦?”
“接著開。除非虧到了30萬。”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