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白為
縣域強則市域興,民營興則市域活。
為助力商洛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政協集中在3月份組織界別委員和專家學者成立了8個調研組,深入全市126戶企業、17個產業園區開展實地調研,通過深入“解剖麻雀”察實情、問需求、謀對策。
3月29日,商洛市政協召開五屆六次專題議政協商常委會議,圍繞“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深入研討交流,形成了全市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和8份縣區專題調研報告,以高標準履職成果踐行“提質增效年”行動,為全年協商調研做出示范、樹立樣板。
擦亮發展特色經濟“金名片”
“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商洛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方向委員建議,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到縣域發展全過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提升、動力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調研組建議,利用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經濟,依托優勢大力培育和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構筑縣域經濟發展支柱。
“商洛是我省重要的產茶基地,產值超過20億元。”石紅菊委員建議,持續打造商洛茶葉特色產業,加快健全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品牌打造全環節全覆蓋的茶葉質量標準體系,實現“一個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一個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
陳發春委員說:“尾礦也是一種資源,商洛現有尾礦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高,建議實施‘一庫一策’制度,制定回采及產業方案,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技術升級換代,讓尾礦資源變廢為寶。”
“前不久,商洛成為全國首個‘美麗中國·深呼吸之都’地級城市,發展康養產業是商洛發展的趨勢和優勢。”王衛平委員建議,以健康醫養、文旅、體育等六大產業為支撐,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康養產業體系。
走產業集群發展“新路徑”
2022年,商洛市7個工業集中區、167個農業園創造了全市69.3%的產值和72.5%的進出口總額。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發揮好園區龍頭作用。”王寧委員建議,緊扣“一都四區”建設,科學編制園區規劃,找準好客商、引進好項目,合理劃定園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產業園區。
李滿凱委員認為,縣城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是項目建設,只有堅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項目、引資金,才能增強經濟發展后勁,要立足實際,搶抓機遇,抓好項目儲備,創新工作思路,破解政策執行、項目建設用地、資金籌措等瓶頸制約,促進項目建設全流程提速。
“發展產業集群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胡選生委員說,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是依托商洛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全力發展、壯大產業集群,培育新材料、健康醫養、康養旅游等重點產業集群,形成商洛經濟核心競爭力。
寇紅運委員建議,立足以“菌果藥畜茶酒”為代表的特色產業發展戰略,按照“一縣一業”清單和總體發展思路,做強“3+N”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打造鄉村振興優勢產業、富民產業。
獻出助企紓困解難“千金方”
“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在發展中仍然面臨用工難、融資難、審批難等問題。”在閉門座談會上,企業家直陳問題。
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屬于“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企業,有幾條生產線一直存在招工難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出臺“家門口就業”鼓勵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
李曼委員建議,發揮村(社區)組建勞務服務工作站作用,建立縣一鎮一村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人力資源信息庫,摸清底數,定期舉辦全市企業人才招聘會,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點對點招聘”等就業援助活動,引導市內現有勞動力就近就業。
融資難是企業家反映最多的問題。姬劍鋒委員建議,通過銀行組建銀團貸款,用企業固定資產、自有采礦權、知識產權等作價出讓部分股權等方式盤活資產。同時,引導和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加大信貸投入力度、放寬抵質押物要求等途徑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支持,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調研組發現,建設用地緊缺已成為制約項目落地實施的瓶頸。調研組建議,在全市開展“批而未建”及閑置土地清理專項行動,探索跨縣域占補指標有償使用和調劑制度,加快清理“僵尸企業”和“騰籠換鳥”步伐,建立土地畝均效益評價機制,多渠道為企業發展解決用地問題。
調研組還建議,政府要在保證地位、給足政策、優化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企業要圍繞主業穩扎穩打,在提高自身素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市場活力等方面下功夫,共同推進商洛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