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范丹舸 記者 韓永國)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發展歷史,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文明進程脈絡。老城保護不僅要保留、恢復好城市的歷史風貌,還要通過綜合整治,強化街區在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功能,使之滿足市民的現代生活需要,發揮歷史資源的當代活力。3月25日,咸陽市委書記夏曉中對市政協報送的社情民意信息《關于恢復和活化利用明清時期咸陽縣城城門的建議》作出批示,批轉有關領導及部門研究。
咸陽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都城,1994年1月批準入選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而咸陽明清城是咸陽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恢復和活化利用明清時期咸陽縣城城門意義重大。
陜西秦源文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袁維妮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明清古城主要街巷和歷史建筑依然保持著原貌,現僅恢復有北門和南陽門,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許多建筑由于自然因素和年久失修,亟需進一步恢復修繕。
袁維妮建議:一是完善保護體系。加強對“老街”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和整體格局風貌的認定,在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恢復城門方面,通過資源普查、歷史信息挖掘,確定歷史建筑數量,并根據建筑形制、規格、現狀所存在問題,及時更新、完善每個建筑獨有的文字資料,根據保存情況逐級申報文物保護單位級別。
二是做好保護修繕。定期對“老街”文物、歷史建筑進行保護修繕,確保其結構安全穩定,同時對其它民居建筑資料收集、整理和價值評估認定后進行修繕,完整保留咸陽縣城傳統居住生活形態和歷史風貌。
三是恢復歷史原貌。依據咸陽縣志記載,可以以牌樓、標志性建筑、標志碑的形式恢復東明門、永綏門、天任門、清泰門、迎旭門、昂霽門、乾清門共七門,使其展現出完整明清時期咸陽縣城布局。
四是加強展示利用。加強對“老街”的活化利用,以用促保,通過保護傳承展示文化內涵,傳遞文化價值,打造省內外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旅游景區,實現咸陽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