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鵬 高三寶 通訊員 張少華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那么如何破解政協委員“看得著,管不著”的基層問題和社會矛盾?如何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對于五屆市政協而言,以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持續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讓政協協商融入群眾生活,解決基層治理難題,就是最鏗鏘有力的回答。
2022年,榆林市政協不斷探索協商形式、拓展協商平臺、完善協商機制,扎實推動政協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努力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效能,協商民主之花正在基層綻放,如春風細雨般浸潤著群眾的心田。
在“研”字上下功夫
想要精準發力,干出實效,就要先摸清情況,把好工作方向。為此,榆林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先后深入子洲、綏德、神木、府谷等縣市,就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情況開展實地調研,并向其他縣區政協進行了書面調研。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履職平臺延伸不夠、基層協商的氛圍不濃、協商機制仍不健全、委員主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等問題,調研組深度解析經驗做法,精細查找共性問題,反復研究討論,最終從加強政治引領、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建立健全機制、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了12條極具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創新舉措、扎實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在“建”字上做文章
一年來,榆林市政協把建好委員工作室作為破解基層政協“兩個薄弱”的創新之舉。堅持全員入室、全市覆蓋的原則,出臺了《委員工作室建設布局和改造提升方案》《委員工作室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在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工業園區,按照“六有”“兩公開”標準新建市級委員工作室28個,開啟了政協服務聯系群眾的新路徑,全市政協系統呈現出上下協同聯動、工作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據了解,目前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共建成委員工作室124個。其中,市級政協委員工作室28個,縣市區政協委員工作室96個,深入群眾開展黨史“微宣講”、走訪調研、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組織微協商等活動100余次,委員工作室已成為市縣兩級政協委員協商議政的“好平臺”、凝聚共識的“連心橋”、收集民意的“好驛站”、服務群眾的“橋頭堡”。
在“制”字上出實招
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是一項需要積極探索創新的全新工作。如何確保“協有形式、有內容、有機制,商有質量、有結果、有成效”?首先是建立了協商議題確立機制。在年度協商議題確立前,發布征集商議題公告,廣泛征求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和政協委員、各黨派團體的意見。委員工作室的協商議題,更是以“小切口”為導向,緊貼民生改善實事、基層社會治理難事、企業(行業)面臨難題等方面提出。其次是建立了協商主體確立機制。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采用“1+1+N”的人員組合模式,即1個市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為主體、1個專委會領銜,N:黨委政府有關領導、政協委員、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有關基層組織(鎮村、社區、行業)代表和企業代表等。此外,還建立了協商制度落實機制。在建立健全調研視察工作規則、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運行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的基礎上,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分工包抓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并督導政協委員工作室認真落實《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饋制度》《“微協商”工作制度》《接待日制度》等各項制度,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縱深發展。
協商之要,在于為民。一個個政協委員工作室的建立,筑牢了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根基;一場場協商議事活動的開展,見證了以協商議事促基層善治的變化,真正讓群眾覺得政協離得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