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還沒聽夠,收獲很大!”認真聽取委員們的發言后,代省長趙剛意猶未盡。
1月14日下午,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代省長趙剛與來自民革、九三學社、科協、科學技術、教育、特邀界別的委員們座談交流。
1月14日,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專題(聯組)討論,第二聯組的委員們圍繞“加快科技創新”主題建言。 記者 滿淑涵 攝
圍繞“加快科技創新”主題,12位委員瞄準科技、人才、創新關鍵要素踴躍建言、集智聚力,蓄勢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干貨滿滿。
推進產業賦能
當前,世界正處于新一輪產業革命增長期的前夜,新技術正在加速轉變為產品或服務,新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誰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擁有更多創新的所有權,誰就能贏得下一個時代。
在創新大潮中努力奔跑,陜西如何搶先爭位?
立足陜西能源資源稟賦,擁抱數字經濟“新藍海”,省政協委員、西安通飛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輝建議,運用數字化手段,構建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所依據的工業互聯網、5G、數字產業大腦、大數據存儲與超算能力等基礎設施,搭建能源行業轉型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完善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行業規范,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省政協委員、陜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永林建議,充分發揮楊凌科技優勢,組建國家級分子生物育種實驗室,盡快建設面對干旱半干旱地區轉基因、基因編輯等方面的分子生物育種平臺,快速縮小我們與國際種業巨頭的差距,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制約我省科技創新的主要桎梏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科技保險貸款投放力度不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推進困難。”省政協委員、省科協黨組書記李豫琦建議,以“科技投行”為抓手,賦能陜西科技創新發展,把能源經濟積累的“熱錢”通過“科技投行”體系注入科技創新領域,進一步提高科技金融系統靈活度,大力支持陜西科創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人才之基
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
“青年人才是最具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的群體。”省政協委員、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技術與工程中心副主任張虎龍建議,優化人才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智庫,依托秦創原“科技服務大市場”,專設青年科技人才服務大市場,提供“保姆式”科技項目對接與轉化服務。
在招才引智方面,省政協委員、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校長劉莉建議,圍繞重點產業鏈,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強海外人才引用和培養。同時,強化有關金融等領域公共及商業服務平臺建設,為海外人才做好“配套”、提供有力支持。
省政協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工程中心主任馬曉華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要持續構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的創新聯合體,貫通校企聯合培養通道,實施“業務+學術”雙導師制,推動更多人才成長為復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師。
“做深做實產教融合,對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省政協委員、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惠朝陽建議,打好組織、制度、供給、宣傳“四張牌”,加強產教融合統籌協調,提升職業院校服務能力。
說到職業教育,省政協委員、西安領軍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總經理呂鵬程接過話筒。他建議,應大膽創新課程設置,側重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著重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讓畢業生成為行業“對路”的人才。
培優創新生態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集成多方面要素和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才能讓創新創造活力徹底釋放。
省政協委員、延長石油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蒲小川在聯組討論中分析了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他指出,基于秦創原的實踐和探索,我省科技創新需持續解決四個問題:一是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構,需順勢而為、乘勢而進、聚勢而強;二是完善包含宏觀戰略、中觀思維、微觀措施在內的科創體系系統解決方案;三是需設立支柱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四是要運用投行思維和模式為高效科創體系解決轉化人問題。
就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不足等問題,省政協委員、銅川大數據產業園運營中心主任劉振宇建議,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政策執行力度,鼓勵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支持擁有技術成果的科研人員以技術入股或現金出資方式,持有企業股權或創辦科技型企業。
為進一步推進5G規?;l展,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省政協委員、省通信管理局局長高彩玲建議,推動5G+工業互聯網賦能工業園區建設,加快龍頭企業規模應用,形成通信運營商、應用服務商和科研院校產業鏈協同創新、多方參與的應用產業生態。
省政協委員、西安建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劉勇建議,要深入挖掘陜西科教富礦,以科教興省,以創新立省,以人才強省,充分釋放發展動能,把家門口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進入“快車道”。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