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文/圖
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強調細化實施方案,做好分級分類診療,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為指導各地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根據“乙類乙管”及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相關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及相關部門發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診療方案,將重癥高風險人群的年齡從原來的60歲調整到現在的65歲,同時將指氧飽和度監測指標等加入重癥早期預警指標。
1月10日,出席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省政協委員、陜西愛普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長楊江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乙類乙管”政策正式實施,加上春節返鄉潮及人員流動潮的來臨,預計春節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將達到一個峰值,為避免因感染高峰而導致的醫療擠兌,建議盡早為65歲以上老年人精準發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
楊江海介紹,按照專家共識和第十版診療方案,新冠感染患者第1至5天病毒載量最高,如果在此時及時服用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可降低病毒早期載量,降低重癥發生率,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如何精準發放?楊江海建議,應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經驗,先由各社區在精準摸排備案的基礎上,向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發放抗原試劑和指夾式血氧儀,同時,廣泛宣傳動員抗原陽性的老年人盡快上傳抗原檢測結果,以便做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早發現,對于血氧低于93%的老年人,進一步進行核酸檢測。對于抗原或核酸檢測陽性的老年人,由社區在區縣一級疾控中心的指導下,第一時間免費向老年人發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并通知社區醫生或家庭簽約醫生進行診療。同時,核酸檢測報告除顯示陰性或陽性外,一并報告核酸CT值,以用來指導社區醫生或家庭簽約醫生進行用藥指導。
“經過三年疫情防控體系建設,各區縣疾控中心均掌握有新冠感染者數據資料,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及時處理信息。各社區應發揮網格化管理作用,為網格內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臺賬,利用電話、微信、短信、上門等方式每周聯系2至3次,及時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者情況,發放必要物資,協助就診。”楊江海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