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激活書法審美”“打造文化詩意地標”“弘揚漢中地域人文精神,打造獨具特色的張騫文化節”……
8月15日,漢中市政協舉辦以“發揮漢中本土文化優勢,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主題的第二期“政協天漢沙龍”活動,來自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各抒己見,助力漢中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今年年初,漢中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要求全市上下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大意義,增強創建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決打贏這場為民之戰、榮譽之戰。
“漢中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豐富,加強文明城市建設,讓漢中文化資源轉化成為文明城市的文化之魂,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漢中市政協委員何耘說。
何耘建議,要重建設、補短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借助目前正在實施的“4111”項目和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出臺優惠政策,引導、鼓勵開發商在項目周邊建設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同時,加強街區與建筑的文化風格、色彩的規范、管理,對新街區要統一規劃文化風格、色彩,對重點路段、公園,突出規劃、加強創意,建設具有漢中特色的建筑和裝飾風格,讓特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發展。
“文明城市建設的關鍵在于向基層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營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氛圍。”漢中市政協委員寧慧平建議,在借助文化優勢助力漢中全國文明城市建設中,要弘揚漢中地域人文精神,特別是要打造獨具特色的張騫文化節。同時,以“文化+理念”方式讓文化、山河與城市空間共融,尤其在濕地公園建設中,開展水上蕩舟、成語打卡點、生態旅游等參與型、休閑型的旅游項目,讓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參與其中,充分發揮濕地公園的豐富內涵。
漢中市政協委員嚴都巋認為,就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測評體系中的“特色指標”而言,漢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化特色,尤其是以石門石刻為基礎的書法文化資源。嚴都巋建議,要進一步挖掘古代書法遺產在當今的社會價值,充分發揮書法對城市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推動書法文化的新發展,通過書法藝術的開拓促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更好服務社會。要實施以城市名片為目標的書法品牌打造工程,舉辦“石門杯——全國隸書作品展”或承辦“中國書法·年展”全國隸書展和省內乃至全國知名的書法賽事,從而大大提高漢中城市知名度。
“去年,在全世界范圍內征集天漢樓楹聯,是很好的宣傳漢中和樹立漢中文化名城形象的方式。”漢中市政協委員劉興聰建議,政府可以采取社會認領的方式,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出資制作詩詞牌,安放在廣場、商場、街道、景區等的燈柱、護欄、石柱上,調動漢中全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此外,精心打造詩詞一條街、詩詞廣場、詩歌小鎮,讓詩歌融入百姓生活,用詩情畫意浸潤和涵養漢中城市文明品格。
近年來,漢中市政協委員李大慶以漢中地方特色資源和自然風貌為創作素材,以刻畫藝術形象寄托熱愛家鄉情懷,以藝術視角認識漢中,創作了旱蓮、朱鹮、大熊貓等一批優秀作品,獲得大家一致好評。
李大慶說,漢中有感人的故事、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風土人情,要多關注漢中歷史和現實,畫家鄉的題材,用藝術的方式塑造漢中美好形象,講好漢中故事,傳播地域文化,彰顯漢中風采。
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洋縣華陽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城固縣小河口會議舊址……漢中有著豐厚的紅色資源。漢中市政協委員樊華建議,要做好紅色文化這篇大文章,深入挖掘漢中本土陳錦章、何挺穎、陳淺淪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以及發生在這片天漢大地上的革命故事,培養市民愛黨愛國、敬業奉獻的高尚情懷,形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為文明城市創建注入精神動力。
如何發揮漢中本土文化優勢,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漢中市政協委員馬世明建議,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挖掘張騫事跡,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論壇、舞臺劇等宣傳好絲綢之路開拓者,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同時,重視對方濟眾這位從漢中走出去的有影響的美術家的宣傳,對方濟眾故居、王蓬文學館等已建成的文化陣地的開發利用予以關注,從而在感染人激勵人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委員們表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提升漢中市城市軟實力、增強綜合競爭力、構建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挖掘漢中歷史文化資源,積極開展文化藝術活動,用文化藝術作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實實在在的履職成果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