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涵博
資產評估是國家財政管理和財會監督中的重要基礎工作。2016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以下簡稱《資產評估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首部行業大法,實施情況怎么樣?實施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直以來,省政協委員、陜西華鼎專業服務集團董事長王俊平對此十分關注。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他提交了《關于開展〈資產評估法〉執法檢查和監督性調研的建議》(第598號)提案。從提案建議出發,5月25日至26日,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圍繞“做好全省資產評估工作”議題在西安開展調研。
在邊走邊看中,委員們形成了一個共識:資產評估是一個專業性強的行業,業務范圍與經濟生活密不可分,《資產評估法》出臺意義重大。
“《資產評估法》奠定了資產評估的法律地位,促進了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也大大促進了行業人才發展。”新蘭特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輝說。
據省資產評估協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資產評估機構120家,資產評估師894人,全省16家資產評估機構進行了證券業務資質備案,14家資產評估機構年業務收入過千萬,行業總收入由2018年的3.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6.24億元,增長率78.3%。資產評估行業已經成為服務國家建設、服務市場經濟、服務政府決策和財政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資產評估法》前后歷經十年審議,能夠出臺十分不易,施行后,提高了行業地位,讓行業發展邁向規范化、科學化,各方面建設有聲有色。”在看到法律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省政協委員、陜西國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李云鵬也談到了行業的掣肘問題。他認為,當前行業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情況,尚未形成統一的交換共享機制。
據了解,目前,評估行業由多個行業協會管理,分屬財政、住建、國土資源部門監管。各行業協會均制定本行業登記注冊、會員管理、職業規范,缺乏統一規范管理。在實踐操作中,存在職能交叉,對《資產評估法》的理解也不盡一致,這些問題制約著評估行業的聚集、融合發展。
“《資產評估法》的特點之一就是在法的指引下,讓幾個行業充分融合,但目前中省市多級協會同時存在,管理口多,標準各一。”西安天正房地產資產評估顧問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薛顥說,標準設定不統一,各種評定層出不窮,給機構造成負擔,也給社會造成混亂,“大家不知道到底哪個標準更有權威性。”
省資產評估協會副秘書長徐奕建議,將現有的所有評估類協會進行合并,組建“中國評估行業協會”,統一負責評估行業自律管理,由財政、住建及國土資源等部門聯合監管。
作為提案人,王俊平建議,在分行業監管的基礎上,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加強部門間聯系溝通,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在調研中,有從業者表示,低價惡性競爭是影響行業發展的一大問題。機構之間競相壓價,客戶要求越來越嚴苛,不斷“內卷”導致職業環境愈發復雜。
陜西旺道礦業權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葉文其認為,低價惡性競爭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采購方招標單位在文書里明確規定“低價者得”,而低價者一般都是小微機構,相較于大機構而言,流程不規范、成本低,更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與此同時,小微機構為了生存,只能通過低價來與大機構競爭。
對此,葉文其建議,從政府層面出發,不得明確“低價者得”,降低標書中價格分值占總分值的比重,出臺資產評估價格標準,保障行業發展和企業利益。
正衡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莉建議,強化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對個別不誠信、出假報告、惡性低價競爭的反面典型堅持打擊,對恪守職業道德、依法執業的正面典型大力宣傳,樹立行業良好形象,引導社會各界對行業的正確認知,營造促進行業創新發展的輿論氛圍。
“資產評估工作有很高的價值,如果沒有處理到位,極有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省政協委員、陜西法智律師事務所主任雷西萍認為,要在《資產評估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打通行業間的規范和標準,打破執行中的瓶頸問題。
人才興,則產業旺。據統計,目前全省894名資產評估師中,40歲及以下的人員僅占26.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僅占7.8%,資產評估師及從業人員規模增長較慢,學歷水平偏低,無法滿足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為此,我省不斷加強省校合作,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人才培養基地共建協議,與西安培華學院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定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此外,廣泛開展資產評估師報名宣傳動員,吸引廣大青年人才進入資產評估行業。
“目前,我省沒有高校開設資產評估本科專業,研究生點也很少,這不利于行業的人才培養。”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徐海成建議,進一步加大協會和學校協同共建力度,做宣傳、造聲勢,持續發力做好高質量人才培養。
“調研的過程也是提案辦理的過程,體現了人民政協制度的獨特優勢。”親身參與調研全程后,王俊平說,省政協對提案辦理重視程度高,辦理形式也有所創新。今年是《資產評估法》的修訂之年,希望能通過調研反映資產評估行業的心聲,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